宣帝杨隆演(公元 897—920 年),初名瀛,又名渭,字鸿源。武帝杨行密次子。权臣徐温、张颢于公元 908年5月杀害杨渥后立他为宏农王,公元 908-920 年在位,计13年。杨隆演袭位时,年仅12 岁,军政大权全由徐温、张颢执掌。张颢想调离徐温,请杨隆演派他为浙西观察使,想独揽朝政。可是徐温拒不赴任,...
公元918年6月,吴国大将朱瑾设计杀死了徐知训,为杨隆演除了一害。然而,这并未改变杨隆演的傀儡地位。接替徐知训的徐温养子徐知诰同样是个城府很深的人。他对吴王杨隆演表示恭敬,对文武众官表示谦逊;又以吴王名义免收欠税、改善政治、减轻赋税、发展农桑。这些做法虽然赢得了民心,但却进一步削弱了杨氏王室的势力。
《新五代史·卷六十一·吴世家第一》:二年五月,隆演离世。在史书记载中,关于杨隆演的记录仅寥寥七字。然而此情形亦属合理范畴。杨隆演并非如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般的传奇帝君,其未在浩瀚史书中占据广袤篇幅及众多列传,亦非似汉献帝、明思宗这般处于关键节点之君主,而仅为乱世中的寻常之人。杨隆演自幼权力...
杨隆演一时比较高兴,徐温走了,他是不是可以稍稍自由一些了。但,历史不是这样写的,杨隆演盼走了徐温,但却给他派了一个更狠的角色,这个人就是徐知训,让他郁郁而终的徐家大少爷。徐知训依仗其父权势,骄横淫暴,时常侮辱吴王杨隆演和吴国旧臣。很多史书记载,每次徐知训面见杨隆演,都摆出一副趾高气...
杨隆演作为一国之主,竟然被一个权臣的儿子指着鼻子大骂祖宗三代,他一点都不敢生气,只能用手捂住脸哭泣。你能忍受,可那些士人们不能忍受;那些士人们能忍受,可臣子们不能忍受。南吴朝堂上的那些大臣呀,大部分都因为徐温的那种威严给逼得,不敢去对抗他。不过呢,总归还是有那么两三个特别忠诚的人的。大臣...
公元920年病逝。这七个字,恰如其分地概括了南吴宣帝杨隆演的一生。他过着屈辱的生活,悄无声息地离开了这个世界,或许对他来说,死亡也是一种解脱,因为在某些情况下,屈辱地活着需要更大的勇气。然而,天道有常,历史会公平地对待所有人。南吴杨氏的所有不幸和悲愤,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在姓徐的身上得到报复。
武义二年(920)五月,杨隆演死。杨隆演少年即位,权在徐氏,等到建国立制,不是他的本意,经常郁郁不乐,酣饮解闷,又很少吃饭,于是直到病死,时年二十四岁,谥宣。其弟杨溥继立,僭号称帝,追尊杨隆演为高祖宣皇帝,陵名肃陵。
吴宣帝杨隆演扬州早亡——扬州王事考之六十八杨隆演,字鸿源,初名杨瀛,又名杨渭,吴太祖杨行密次子,吴烈祖杨渥同母弟,南吴第三位国君。徐温、张颢弑杀杨渥后,拥立杨隆演继位,改元武义。不久,杨隆演忧郁而死,时年二十四岁,谥号宣帝。杨隆演是五代时期又一个短命皇帝,出生...
📜杨隆演,生于897年,字鸿源,初名杨瀛,又名杨渭。他是吴太祖杨行密的次子,吴烈祖杨渥的同母弟,母亲为史氏。作为南吴的第三位国君,他的统治时期充满了波折与挑战。🏹908年,徐温、张颢发动政变,弑杀杨渥,随后拥立杨隆演继位。919年,杨隆演正式即位为吴王,改元武义。然而,他的统治并未持续太久。😢...
杨隆演在史书中的主要记载如下:继位经过:杨隆演是杨行密的第二个儿子,初名瀛,又名渭。在杨行密逝世后,由于政治斗争,他得以在严可求等人的支持下继位为南吴君主。政治斗争:在继位初期,杨隆演面临张颢与徐温的政治斗争。张颢试图将隆演调离权力中心,但被严可求阻止。随后,张颢与徐温的矛盾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