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12月29日,日期。1987年12月29日,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著名核物理学家杨澄中因患多发性骨髓瘤,经医治无效,28日下午在兰州逝世,终年74岁。杨澄中同志是我国原子能科学研究开拓者之一。他早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物理系,1945年赴英国留学,获英国利物浦大学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51年,他放弃英国优厚的待遇和...
在杨澄中生命的最后时刻,负责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建造的科研人员前去探望他。从他们进门的一刻,杨澄中就不断询问加速器建设的进展,并声泪俱下地叮嘱大家:“加速器建成了,大家如果不多做些物理工作,我即便是死了也无法给国家交代。国家在建加速器上花了很多钱,如果日...
1971年冬季,当时近物所的军宣队(那段时期的实际决策者)听取了杨澄中所作的“超重核的研究在核物理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学术报告后,把“双超”作为基础研究保留下来,不久杨澄中等人又提了一些设想,这些建议是近物所后来“7611工程的最早期思想酝酿阶段,...
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条件最艰苦的地方,杨澄中这一干就是30年,直到1987年病逝。 在杨澄中的领导下,经过7年多的艰苦创业,到1965年,一个包括加速器科学技术、实验核物理、理论核物理、核化学、核电子学和核辐射探测器等门类齐全的原子核物理综合性研究所,在祖国的大西北初具规模。
核物理学家——杨澄中 杨澄中(1913年—1987年),江苏武进人,他的父母是武进中学教师,家庭学习氛围浓烈,自幼就受到了良好的启蒙教育。少年时期的杨澄中勤奋好学、孜孜不倦,成绩优异。1933年—1937年,杨澄中毕业于中央大学物理系;1945年—1950年先后在英国莱斯特大学物理系和利物浦大学物理系攻读研究生;1951年—...
杨澄中,1913年4月17日出生于江苏省今常州市武进县。1933年至1937年,他在南京中央大学物理系学习并毕业。1937年至1943年,他担任重庆中央大学物理系助教。1943年至1945年,他成为重庆中央大学物理系讲师。1945年至1946年,他在英国莱士特大学物理系担任研究生。1946年至1951年,他在英国利物浦大学物理系...
杨澄中,1913年4月17日出生于江苏省武进县一个中学教员家庭。在学生时代,他勤奋好学,成绩优异。1937年,他毕业于中央大学物理系,留校任教。随后,他在1945年冬前往英国留学,先后在莱士特大学和利物浦大学就读研究生,并兼任助理讲师。1949年,他完成了对27Al、24Mg、31P等物质的(d、p)、(d、a...
为了带领我国年轻一代核物理科学工作者,走向重离子物理和重离子加速器的世界大舞台,在生命的最后15年中,杨澄中先生四访欧洲,三赴日本,亲自率领官方物理学代表团访问美国,并邀请了一大批外国科学家来所交流访问。 1977年杨澄中先生(前排中)率团访问德国重离子研究中心 ...
今年6月,我校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近代物理所)联合开展探索科教融合而建立的“杨澄中菁英班”开班了。这个班级以实验核物理学家杨澄中院士的名字命名,既是对其先进事迹的追忆,也是为了鼓励学子们在充满挑战的平台上努力学习,勇攀科研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