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维新志士只是杨深秀的一个标志性身份,这标志太过炫目,甚至让人忽视了他另外的身份:被梁启超赞为“山西儒宗”的杨深秀,是清末博采中西、学养深厚的山西著名学者;他多才多艺,能画工诗,在清代诗坛上独占一席之地,著名学者陈衍赞杨诗“根柢盘深,笔力荡决,而发音...
有一次,杨深秀回到闻喜,面对“公堂礼”弊政,联合地方绅士,向县府提出建议,用里民之费“里书银”(里书又称册书、扇书,里书银指编造册籍的费用),抵顶岁、科两试的摊派,革除多年来压在新进生员身上的“公堂礼”,以发展教育,多出人才。 《以里...
杨深秀墓是闻喜县下阳乡仪张村杨深秀墓。杨深秀墓(第三批省保)地址:闻喜县下阳乡仪张村南50米 杨深秀(1848—1898年)清末维新派,字漪村,山西闻喜人。戊戌年间,因主张变法维新,被慈禧太后杀害,为戊戌六君子之一。墓冢呈圆形,高3米,下部用石条砌成,上部为封土堆,直径6米。冢旁立有墓碑,碑额《戊戌志士...
杨深秀(1849年–1898年9月28日),号孴孴子,字漪村或仪村,山西闻喜人。清末维新变法人士。光绪进士。精通中西数学。授刑部主事,累迁郎中,後授山东道监察御史。1898年3月,与宋伯鲁等在北京成立关学会,又列名保国会。6月上疏请定国是,弹劾礼部尚书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许应騤阻挠新政事。维新派湖南巡抚陈宝箴...
《杨深秀集》是2020年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内容简介 《杨深秀集》为“戊戌六君子”之一的杨深秀的资料集,分为奏折、诗集、文存及方志辑录以及附录。杨深秀在“戊戌变法”中奏折是珍贵的历史文献,留存诗集为《雪虚声堂诗钞》,文存和方志资料未有成集,散记于一些书卷中,另外还留有序文、碑文都十分珍贵,...
杨深秀,山西闻喜县仪张村人。生于1849年4月24日(清道光二十九年四月初二日)。12岁成秀才,21岁中举,榜列第三名经魁。1871年22岁,入京参加辛未(同治十年)科会试,未中。在京拜师求教,钻研汉学,力主今文经,尤喜《公羊传》。 1877——1878年(光绪三至四年),北方冀、豫、秦、晋数省,出现了亢旱,尤以山西为最。
历史知识> 杨深秀 清山西闻喜人,本名毓秀,字漪村,号孴孴子。谙习中西算术。同治年间以举人入貲为刑部员外郎。光绪进士,就本官迁郎中,转御史,倾心变法。光绪二十四年(1898)力请联英、日以拒俄国胁迫割让旅顺、大连湾。与宋伯鲁等在北京设立关学会,旋入保国会。与徐致靖上疏请定国是,又以废八股为救中国第一事,要...
杨深秀原配夫人 1851年出生,1863年与杨深秀结婚,生有三子,卒于1907年。 杨深秀另有一妾,姓莫,无所出,1926年卒。上排左起:谭嗣同,杨锐,林旭,下排左起:刘光第,杨深秀,康广仁。1898年9月28日,谭嗣同、康广仁、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被处死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谭嗣同,湖南浏阳...
杨深秀生于公元1849年,去世于公元1898年,山西闻喜人,字漪村或仪村,号孴孴子,是清朝末年维新变法派人士。 杨深秀自幼聪慧,十二岁的时候便被录为县学附生,精通中西数学,为人正直不阿。光绪三年到光绪四年,山西发生巨大旱灾,灾情之大,世所罕见。“赤地千有余里,饥民至五、六百万之众,大侵奇灾,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