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模量是弹性模量在单轴受力场景下的具体化形式,二者为包含与被包含关系。例如,金属的弹性性能分析中,需根据受力类型选择对应模量:受剪切力时用剪切模量,受拉力时则用杨氏模量。
杨氏模量(Young's modulus),又称拉伸模量(tensile modulus)是弹性模量(elastic modulus or modulus of elasticity)中最常见的一种。杨氏模量衡量的是一个各向同性弹性体的刚度(stiffness), 定义为在胡克定律适用的范围内,单轴应力和单轴形变之间的比。与弹性模量是包含关系,除了杨氏模量以外,弹性模量还包括体积模量(...
解析 常见金属的杨氏模量所在范围为0.16到3、6;常见金属的杨氏模量列举如下:1、钢:2、0;2、铝:0.70;3、铝:0.704、黄铜:0.91;5、铜:1、1;6、铅:0.16;7、钨:3、6;单位都是10的11次方牛顿每平方米;杨氏模量是描述固体材料抵抗形变能力的物理量,具体要计算时,可以查金属手册,更精确、权威。
杨氏模量的定义 杨氏模量是描述固体材料抵抗形变能力的物理量,是以英国物理学家托马斯·杨命名的。 当一条长度为L、截面积为S的金属丝在力F作用下伸长ΔL时,σ=F/S叫应力,其物理意义是金属丝单位截面积所受到的力;ε=ΔL/L叫应变,其物理意义是金属丝单位长度所对应的伸长量。应力与应变的比叫弹性模量E=σ...
杨氏模量,它是沿纵向的弹性模量,也是材料力学中的名词。1807年因英国医生兼物理学家托马斯·杨(Thomas Young, 1773-1829) 所得到的结果而命名。根据胡克定律,在物体的弹性限度内,应力与应变成正比,比值被称为材料的杨氏模量,它是表征材料性质的一个物理量,仅取决于材料本身的物理性质。杨氏模量的大小标志了材料的...
答案就在于杨氏模量。 什么是杨氏模量? 杨氏模量由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Thomas Young)在1807年首次提出。他不仅是一位物理学家,还是一位多才多艺的科学家,对医学、语言学等领域也有深入研究。杨氏模量的提出,极大地推动了材料科学的发展。 杨氏模量(Young's Modulus)是表征固体材料在受力时抵抗变形能力的一个重要...
杨氏模量是在弹性范围内应力-应变关系的斜率,表示单位面积内受力物体相对于单位长度的变形。 杨氏模量由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于1807年提出。他的研究表明,当一个材料受到拉伸或压缩时,其长度会发生变化,而材料的形状和体积可能会发生变化。杨氏模量描述了材料在单位面积内受力时的形变程度,即纵向变形相对于纵向应力的...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精选5篇) 杨氏模量是描述固体材料抵抗形变能力的物理量,它反映了材料在受力时抵抗变形的能力。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杨氏模量实验报告(精选5篇),欢迎大家分享。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1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杨氏模量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理解材料在弹性限度内拉伸或压缩时应力与应变之间的关系。
根据胡克定律,在物体的弹性限度内,应力与应变成正比,比值被称为材料的杨氏模量,它是表征材料性质的一个物理量,仅取决于材料本身的物理性质。杨氏模量的大小标志了材料的刚性,杨氏模量越大,越不容易发生形变。 杨氏弹性模量是选定机械零件材料的依据之一,是工程技术设计中常用的参数。杨氏模量的测定对研究金属材料、...
当材料处于弹性变形阶段,应力与应变成正比,此时比例系数即为杨氏模量。该物理量以英国科学家托马斯·杨命名,其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 代表杨氏模量(Pa), 为作用力(N), 是受力面积(m²), 表示长度变化量(m), 为原始长度(m)。 不同材料的杨氏模量差异显著。金属材料普遍具有较高数值,例如工业纯铁的杨氏模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