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统”其实与很多中国古代的历史概念能够建立一种互动的联系,比如“大一统”和正统的关系就很密切,与文质之辨、夷夏之辨,以及各种经学和理学思想的讨论都能形成对话关系,只要激活这种复杂的关系,就有可能重建中国思想的观念体系。舒炜:这点特别重要,可以作为咱们的总结。这本书确实是念群教授真正的抱负,希望...
汉代经学背后的依托就是“大一统”的政治逻辑,也是帝王建立其正统性的理论支柱,所以考据学背后的深层关怀就是如何实现“大一统”的“尊王”逻辑。 舒炜:您在书中也讨论什么叫“清朝的统治”。您采用的“大一统”概念其实是一个很好的框架,这本书探讨“大一统”观念的形成,一方面是应对清朝历史解释中强有力的既定框架...
杨念群(章静绘)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杨念群长期致力于从跨学科、跨领域的角度探究中国史研究的新途径,在最新出版的《“天命”如何转移:清朝“大一统”观的形成与实践》一书中,他从天下与“中国”的话语系统之外另辟蹊径,将“大一统”作为古代王朝正统观的核心要素,论述“大一统”在历史叙述脉络中的演变以及...
一个君主统治的范围越大,投入资源的成本就越高。秦朝统治全盘遵行法家思想,尽管在短期内维持了大一统局面,却终因治理成本飙升引发大规模叛乱而迅速走向灭亡。与法家相比,采纳儒家思想显然更加节省治理成本。儒家提倡把家族管理的模式放大到国家与社会,一切以亲情为出发点。亲情一方面是每个人天然生发出的原始感情 ;另...
杨念群:“大一统”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特征。在以往的研究中,我们主要从广阔疆域、整合边疆民族、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利于一统的经济社会文化条件等角度加以分析,重视的是“实”的层面。但我们也应该看到 “大一统”“虚”的一面,特别表现在它与“正统”问题的密切关系上。近代以后,知识体系整体被革新,正统论也一度...
【杨念群:“大一统”从来都不只是思想而已 】9月20日下午,“标识性概念”系列讲座第十三讲“大一统”在中山大学广州校区南校园锡昌堂103讲学厅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杨念群教授主讲,杨念群教授说,“大一统”是“正统”的核心概念,是中国“正统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一统”从来都不只是思想而已,而是...
具体而言,它包括三个层次:一是清帝着力回归正统观的汉唐古义,突出自身统合华夷、疆域远迈前朝的卓越成就,以“中外一家”“莫不尊亲”论证清代的正统性;二是主动介入思想领域,通过对《春秋》《资治通鉴》等关键文本的重新解读,在儒家内部...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教授杨念群长期致力于从跨学科、跨领域的角度探究中国史研究的新途径,在最新出版的《“天命”如何转移:清朝“大一统”观的形成与实践》一书中,他从天下与“中国”的话语系统之外另辟蹊径,将“大一统”作为古代王朝正统观的核心要素,论述“大一统”在历史叙述脉络中的演变以及清朝用“大一统”整合...
“大一统”“中国”“天下”是中国史学界持续瞩目的研究课题,三者之间既有联系亦有区别。通过比较与分析这三个概念的内涵及其在具体历史研究中所发挥的作用,可知“中国”概念比较强调华夏文明起源及其作为中心对周边民族的辐射与涵化意义,“天下”观更偏重中心与边缘之间的整体政治治理关系,“大一统”则兼顾一个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