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从杨守敬的众多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书法做过具体而精到的研究,所得出的结论皆正确而对学书者有相当的启导作用。(节选自陈传席《杨守敬书法及其在日本的重大影响》) 杨守敬 隶书七言联 宅河离世鼓方叔 流水知音钟子期 杨守敬书法的成就及影响 陈传席 杨守敬的书法,据马宗霍云:“惺吾...
杨守敬本来就能书善画,去日本时,曾带去了汉、魏、六朝、隋、唐的碑贴一万三千多册,利用这些碑贴,杨守敬不仅向日本广泛传播了我国的书法艺术,被誉为“近代日本书道之父”,还以此换回了许多用金钱所无法买到的珍本。光绪八年至十年,杨守敬协助黎庶昌刻成《古逸丛书》,共二十六种,...
一、杨守敬与日下部鸣鹤、岩谷一六、松田雪柯交往的背景 杨守敬,这位书法史上的巨匠,以其博学多才和丰富著述闻名于世。他的早期著作《激素飞清阁评碑记》尤为引人注目。在这部作品中,杨守敬以其独到的视角,对周至唐代两百多种碑刻的文字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评价,不仅展示了他的书法艺术见解,还详尽阐述了自己的...
杨守敬不仅这么说,而且亲身去这样实践。他不仅学富,而且品高。如驻日期间,杨守敬先生购回了大量流失日本的中国古典文化书籍,许多还是孤本,为保存中国的文化典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遗言中列出:死后将自己终身所藏艺术瑰宝全部捐献给国家。杨守敬的书法,真、草、隶、行、篆诸体皆擅,但最具特色的当推其...
完成这个任务的人,就是近代书法家杨守敬。他在中国书坛鲜为人知,名气大不如康有为,于右任等人,但是日本人却将他推崇为“日本书法现代化之父”。杨守敬(1839年——1915年)湖北省宜都市人,晚年自号邻苏老人,清末民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艺术家、藏书家;也是一位全才式的...
杨守敬同治元年(1862)中举,同治四年(1865)考取景山宫学教习,1874年考取国史馆誊录。1880年至1884年任驻日钦使随员,归国后先后任黄冈教谕、两湖书院教习、勤成(后更为存古)学堂总教长。1909年被举为礼部顾问官,次年兼聘为湖北通志局纂修。1915年1月9日,杨无疾而终,逝于北京,终年76岁。杨守敬逝世后,...
《松田雪柯东都日记》记载了松田雪柯与中日多位书家关于金石、书法、鉴藏等相关知识的交流与探讨和杨守敬在日期间将中国文化向日本学界的传播情况,如他在明治十三年(1880)八月十七日的日记中说道:十七日晴岛田蕃根来访。三时,仝岩谷、日下部二君及岛田氏访清公使馆,谒黄遵宪、杨守敬二子,请观杨守敬所携汉碑碣...
杨守敬(1839-1915)为晚清著名学者,学问淹贯,涵盖史地考证、金石文字、目录版本等,尤以巨著《水经注疏》闻名天下。杨守敬也在近代中日学术交流中起了重要作用,其在担任清朝驻日公使馆随员的四年期间,大量搜集日本留存的汉籍古钞本、古刻本,不但协助驻日公使黎庶昌编《古逸丛书》,自己也编有《日本访书志》《...
杨守敬七十五岁像 自清季同光以来,学林好古鸿博之士,莫不知有宜都杨守敬先生者,其故可得而言也(重修杨守敬墓碑文)。为鄂学灵光者垂二十年(《清史稿•杨守敬列传》)。 杨守敬年谱条目 杨守敬(1839-1915),谱名开科,晚年自号邻苏老人,为湖北宜都籍人士。自幼历经坎坷,4岁失怙,5岁由母启蒙,习字诵诗。8岁入私...
杨守敬的书法在中国算不上一代宗师,而在日本,却被誉为“日本书道近代化之父”,又被日本人称为“近代日本书道之祖”、“日本书道的大恩人”。 杨守敬成为日本现代书道之父、之祖和大恩人,大有偶然的一面,也有必然的一面。偶然,因他参加庚辰年朝廷会试不中,只好应清朝驻日钦使何子峨之邀于一八七九年四月急急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