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知德 [lái zhī dé] láizhīdé 来知德 词语来知德 繁体來知德 拼音lái zhī dé 注音 来知德的意思 来知德含义解释 明、梁山人,字矣鲜。嘉靖时,举于乡。万历间,授翰林待诏,不就。学以致知为本,尤深于易。着《周易集注》、《省觉录》、《省事录》、《瞿搪日录》、《理学辨疑》等。见《明史·卷...
来知德的贡献不仅仅在于他的《易经集注》,更在于他对易学的理解和研究。他注重象数与义理的结合,将象数作为理解《周易》的重要手段。同时,他也强调了象数与义理的统一,认为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更全面、深入地理解《周易》。这种思想对于后世的易学研究和经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来知德的易学思想和方法,...
来知德将其归结为辞、变、象、占四条(《周易集注》:「易之道,不过辞、变、象、占四者而已。」)。其中:辞,即卦爻辞;变,是指爻变,说白了也就是阴变阳、阳变阴;象,指卦爻象;占,推断吉凶。那么,辞、变、象、占这四者有什么关系?来知德讲,辞解释象的,故未卜筮时应观象玩辞领会二者的关系...
一代大儒来知德:两次落榜,立下大志做圣贤,29年写出易经绝学 来知德,四川梁山县人,是我国明代的大儒,精通诗词歌赋,比如脍炙人口的“白云无心任往来,有时逐云到溪口”就是来夫子的大作。来夫子也是当时知名的易学大家,著有一本非常知名的《周易集注》堪称绝学,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明代《来易》。直到今天...
历史人物> 来知德 字矣鲜,梁山(今四川梁平)人。幼举孝童。嘉靖三十一年(1552)举于乡。其学以致知为本,尽伦为要。著有《省觉录》、《省事录》、《理学辨疑》、《心学晦明解》、《周易集注》。万历三十年(1602),因被推荐特授翰林待诏,力辞不就,诏以所授官致仕。
来知德,号瞿唐,明朝人,著作有《周易集注》。来知德易学别开生面、独树一帜,时称「绝学」。1.来知德易学与众不同,最显眼的是他的卦变图说。来知德以「错」与「综」为原则,制成各种卦图。所谓「错」,是指两卦在相同爻位上的两爻阴阳相对(《周易集注》:「大抵错者,阴阳横相对也。」)。比如,...
来知德 《来注易经图解(套装上下册)》凡十六卷,明人来知德撰 来知德(1525~1604年),字矣鲜,号瞿唐 明代易学大师,著名理学家,世称来夫子。“《易》自孔子没,而亡至今日矣”来知德注《易》强调理、气、象、数相统一,以象数阐释义理,以义理印证象数;反对将义理与象数相割裂纵横推阐,按图索骥,为学《易》者洞开...
来知德讲述了自己学习周易和画出这幅被后人称为太极图的“圆图”的阅历。来知德虽然属于蜀人,但他未必就应算是一向有实事求是传统的蜀学者!唐律继承魏、晋、南北朝各代制律的成果,形成包括律、令、格、式的严整法律体系,完成了法律儒家化过程。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 魏律的制定者陈群、刘邵、韩逊、荀洗都是...
《周易集注》是明朝学者来知德所撰写的易学专著,该书对《周易》的注释和注解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以下是《周易集注》的部分原文及译文: 【原文】 乾坤既迭相否泰,則其間萬物吉凶消長。進退存亡,不可悉紀。自同人以下至大畜,無非否泰之相推無否无泰非易矣。水火者乾坤所有之物,皆天道也體也。無水火則乾坤為...
上图万州望族,杜氏的康熙年间的族谱记载,一世祖墓地为来知德卜选。原文如下: 始祖,志深公,生于正德末年,葬万邑市郭里小十甲桑园子公坟山凸上,骑龙穴,系梁邑授封来进士讳知德,所看万古佳城,有碑。深公墓周围上下数里,至今乃杜氏合族之公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