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份气温回升,伴有明显降温及雨雪天气,小麦纹枯病、白粉病、蚜虫等病虫害多发,不少种植户在为小麦黄叶、受冻、苗小等问题苦恼。小麦叶片发黄可能是新病害引起,近期小麦细菌性条斑病、叶枯病出现比较多,需分清症状,及时防治,避免小麦减产。小麦细菌性病害有细菌性条斑病、细菌性叶枯病等,同时叶枯病不仅有细菌...
病叶初呈油渍状圆形斑点,后扩大成细短线状红褐色病斑,与叶脉平行,长2~10毫米,宽1毫米。抗病品种上病斑窄、短,深褐色;感病品种上宽、长呈淡褐色。水稻生长后期,常出现大量病斑,叶鞘上部多个病斑愈 ...
小麦条纹叶枯病可以用噻呋酰胺、戊唑醇、吡唑醚菌酯等药剂进行防治。噻呋酰胺内吸性好,价格实惠,一般每亩地使用24%的噻呋酰胺30ml喷雾效果不错。戊唑醇作为三唑类杀菌剂,能有效抑制病菌生长,每亩地使用43%的戊唑醇25-30ml效果显著。吡唑醚菌酯杀菌谱广,活性高,与其他药剂复配使用效果更佳,比如与戊唑醇搭配使用。
1、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概率与带毒的灰飞虱量有关,在整个生长期间都有可能染病,特别是在苗期到分蘖期之间容易染病,北方种植区主要发生在孕穗至齐穗期这段时间。 2、水稻条纹叶枯病主要发生在水稻的叶、叶鞘及穗部。苗期发病,从心叶基部开始,叶脉褪色呈黄绿色或黄白色条斑,后扩大成不规则黄色条纹。 3、分蘖期...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水稻重要病毒病害之一,由灰飞虱( 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以持久性方式经卵传播,主要发生在东亚的温带、亚热带地区。近年来,该病在我国江苏、山东、河南、上海、浙江等稻区暴发流行。该病最典型的症状是形成褪绿的条纹斑点或斑块,发病植株绝大部分不能正常抽穗,造成严重减产。水稻条纹叶枯...
在防治水稻条纹叶枯病时,微生物菌肥可以与化学农药防治相结合,发挥协同效应,从而实现更有效、更可持续的病害防控。提前预防,增强作物抗性 在水稻栽培初期,可以通过施用微生物菌肥来改善土壤环境,增强水稻的健康生长。这些菌肥能够提升水稻的自然免疫力,使水稻在面对褐飞虱的侵袭时,能够更好地抵御病害。特别是对于...
首先,灰飞虱的大量繁殖是引发这一疾病的重要传播者。由于稻套麦和麦套稻种植模式的广泛采用,水稻条纹叶枯病的扩散范围得以扩大,进而影响到了原本相对不受其影响的小麦。灰飞虱的数量和携带病毒的比例增加,使得小麦也遭受了严重的条纹叶枯病侵袭,尤其在那些重病的稻套麦田块中,病害对小麦产量造成了...
RSV,即Rice Stipe Virus,中文名为水稻条纹叶枯病毒,隶属于水稻条纹病毒组,或者柔线病毒组。这种病毒呈现出丝状粒子,大小约为400纳米乘以8纳米。它们在植物细胞中分布广泛,可以在细胞质、液泡和核内自由移动,有时也会形成不规则的颗粒或砂状集块,这些被称为内含体,看起来像是由许多丝状体纠结在...
发生规律:由灰飞虱传播水稻条纹病毒,带毒越冬,春季迁飞传毒;秧苗期最易感病,潜育期10-15天;冬暖春旱年份易流行。 防治方法:1.种植抗病品种;2.药剂浸种(吡虫啉等);3.秧田期防治灰飞虱(噻嗪酮+毒死蜱);4.清除田边杂草;5.重病田改种旱作。推理过程:1. 判定命题完整性:问题包含"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两个...
2. **品种抗性**:部分主栽水稻品种对条纹叶枯病抗性弱,且长期单一化种植加速病毒适应性变异。 3. **气候条件**:气温升高、降雨异常等利于灰飞虱繁殖和迁飞,同时影响水稻抗病能力。 4. **耕作模式**:轻型栽培(如直播稻、免耕)及秸秆还田为灰飞虱提供栖息环境,增加传毒概率。 5. **防治措施**:农民对灰飞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