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约束。修:修养。约束自身,自我修养。泛指约束自身,不同流合污。也作“束身自好”。 出处 《后汉书·卓茂传》:“[光武帝]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 近反义词 近义词 束身自爱 束修自好 洁身自爱 反义词 同流合污 典故...
束身自修 shù shēn zì xiū 成语解释: 谓约束自己,不与坏人坏事同流合污。 成语出处: 《后汉书·卓茂传》:“[光武帝]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 常用程度: 一般成语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束身自修 基本信息 成语简拼:SSZX 成语注音:ㄕㄨˋㄕㄣ ㄗˋ ㄒ一ㄡ 成语繁体:束身自修 成语字数:四字成语 成语结构:联合式 感情色彩:中性成语 成语解释 谓约束自己,不与坏人坏事同流合污。 出处& 用法 成语出处:《后汉书·卓茂传》:“[光武帝]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
束身自修 拼音 shù shēn zì xiū 简拼 sszx 近义词 束身自爱、洁身自爱、束修自好 反义词 同流合污 感情色彩 褒义词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解释 谓约束自己,不与坏人坏事同流合污。 成语出处 《后汉书·卓茂传》:“[光武帝]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
“束身自修”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指约束自己,不与坏人坏事同流合污,泛指纯洁自身的德行。这个成语出自《后汉书·卓茂传》,原文是“[光武帝]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在这里,“束身”意为约束自身,“自修”则是指自我修养、自我提升。 “束身自修”是褒义词,通常用于形容...
束身自修 联合式 中性 四字 古代 一般 拼音shù shēn zì xiū 注音ㄕㄨˋㄕㄣ ㄗˋ ㄒ一ㄡ 解释谓约束自己,不与坏人坏事同流合污。 出处《后汉书·卓茂传》:“[光武帝]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束身自修 束 读音(shù), 木部,共7画 ①.捆住,系。如:束缚。束装(整理行装)。束发(fà)。束之高阁。束手无策。 ②.量词,用于捆在一起的东西。如:束修(十条干肉,原指学生送给老师的礼物,后指给老师的报酬)。 ③.聚集成一条的东西。如:光束。电子束。
注音ㄕㄨˋㄕㄣ ㄗˋ ㄒ一ㄡ 解释谓约束自己,不与坏人坏事同流合污。 出处《后汉书·卓茂传》:“[光武帝]乃下诏曰:‘前密令卓茂,束身自修,执节淳固,诚能为人所不能为。’” 用法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感情束身自修是中性词。 近义洁身自爱、束身自爱、束修自好 反义同流合污束身...
束身自修,意谓约束自己,不与歪风邪气同流合污,泛指纯洁自身的德行,修养自身的品性。束身以成才。束身是个人行为规范、思想养成和人格塑造的基础,是磨砺意志品质、树立远大志向、成就一番事业的前提。纵观历史长河,凡能立大志而成大事者,无不严于束身自修。明代大学士徐溥,少年时立志修身,他在书桌上放了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