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黄裳》《新唐书·杜黄裳传》原文及翻译新唐书 原文:杜黄裳,字遵素,京兆万年人。摧进士第,又中宏辞。郭子仪辟佐朔方府,子仪入朝,使主留事。李怀光与监军阴谋矫诏诛大将,以动众心,欲代子仪。黄裳得诏,判其非,以质怀光,怀光流汗服罪。于是诸将狠骄难制者,黄裳皆以子仪令易置,众不敢乱。入...
杜黄裳,字遵素,京兆杜陵人也。 登进士第、 宏辞科,杜鸿渐深器重之。 为郭子仪朔方从事,子仪入朝,令黄裳主留务于朔方。 邠将李怀光与监军阴谋代子仪,乃为伪诏书,欲诛大将温儒雅等。 黄裳立辨其伪,以诘怀光,怀光流汗伏罪。 诸将有难制者,黄裳矫子仪命尽出之,数月而乱不作。 后入为台省官,为裴延龄所恶...
杜黄裳生活于唐德宗至唐宪宗时期,彼时的大唐,藩镇割据已久,地方势力尾大不掉,中央权威受到严重挑战。德宗一朝,对藩镇或姑息妥协,或贸然征伐却又以失败告终,大唐在风雨飘摇中艰难前行。杜黄裳入仕之初,便深刻洞察到藩镇问题是大唐复兴的关键阻碍,他心怀壮志,期待着能为扭转乾坤贡献力量。唐宪宗即位,年轻的皇帝...
杜黄裳李师古跋扈,惮杜黄裳为相,未敢失礼 。 乃命一干吏,寄钱数千绳,并车子一乘,亦近直千缗。 使者未敢入,乃于宅门伺候累日。 有舆自宅出,从婢二人,皆青衣褴褛。 问何人
杜黄裳虽有辅佐宪宗中兴之志,但他的改革举措威胁到宦官的权力根基。一方面,杜黄裳推动的削藩行动旨在加强中央集权,而宦官们担心中央权力集中后,自己干预朝政的空间会被压缩;另一方面,在人事任免等事务上,杜黄裳倾向于任用有才能、支持改革的官员,这与宦官们安插亲信、把控朝政的意图相悖。因此,宦官们在背后施展...
杜黄裳是唐朝一位历经四帝的宰相,他最后活了71岁。以下是对他一生主要事迹的简要概述:一、出身与早期仕途 出身背景:杜黄裳出身于京兆杜氏,这是一个历史上有名的门阀士族,历代多出高官和名人。因此,杜黄裳自小便成长在一个官宦人家,拥有较好的教育背景和家族资源。科举入仕:年轻时,杜黄裳考中...
以下是《杜黄裳》文言文的翻译及注释,出自《唐语林·卷一·德行》。 翻译: 李师古跋扈,但对宰相杜黄裳有所畏惧,不敢造次,于是托人送上百万钱物和一辆毛毡为蓬的暖车。派去送礼的人未敢贸然进入宰相府邸,在宅邸门旁观察等待机会。有一乘轿子从相府里出来,两个随从的婢女穿着破旧的黑色衣衫。派去送礼的人急忙赶...
杜黄裳的政治主张在当时遭到反对,主要有以下原因:触动藩镇利益 杜黄裳力主削藩,这直接触动了藩镇的利益。藩镇在地方拥有高度的自治权,包括军事、财政和人事等方面。削藩举措威胁到他们的既得利益和割据地位,必然会遭到藩镇势力的强烈反对,他们会通过各种方式抵制朝廷的削藩政策,包括武力对抗和在朝廷中寻找代言人。...
考试尚未开始,杜黄裳的府邸便门庭若市,络绎不绝地有人前来拜访。这些人中有达官显贵的子弟,有豪门望族的后人,他们带着各种“推荐信”,试图通过走后门来谋取功名。杜黄裳深知科举考试的公平公正对于国家的重要性,他不想违背原则,于是命家里的童仆把门堵上,凡为考试而来的一概不见。然而,总有那么一些人,...
杜黄裳,京兆司录参军杜绾之子,唐朝时期的宰相。杜黄裳出身京兆杜氏,历史上有名的门阀士族之一,京兆杜氏历朝大多为官,名人也十分辈出,所以杜黄裳是出身于官宦人家。杜黄裳年轻时便考中进士,受到宰相杜鸿渐的重用,后来进入郭子仪幕府,担任朔方军从事。杜黄裳此人十分聪明稳重,所以能但大任。李怀光有一次矫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