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亡诗 赞美诗 山水诗 怀古诗 咏史诗 讽刺诗 友情诗 哲理诗 田园诗 爱国诗 杜甫的诗词(1167首)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天宝十五载(756)六月,长安陷落。杜甫携家眷逃往鄜州羌村。八月,肃宗在灵武(今宁夏灵武市)即位,杜甫闻知,只身从鄜州奔向灵武。不料途中被安史叛军所俘,押至长安。困于沦陷中的长安,杜甫望月怀远,写下《月夜》一诗,表达对家小的思念。月下怀人是常见的主题。“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高高秋月照长城...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3.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
杜甫还以诗论诗,在《戏为六绝句》、《偶题》、《解闷十二首》(其四至其八)中,表达了“转益多师”、“别裁为体”,扬弃古今而自铸伟辞的艺术主张。在困守长安和飘泊西南时期,为求仕进和维持生计,杜甫也作过一些内容无聊、格调不高的投赠权贵、奉和应酬的诗。其中有不少五言排律。 杜诗体制多样,奄有众长,兼...
杜甫〔唐代〕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间鸣叫,一行白鹭直冲向蔚蓝的天空。坐在窗前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前停泊着自万里外的东吴远行而来的船只。简析 《绝句》是《绝句四首》中的第三首。诗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情绪陶然,兴致...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杜甫五十五岁寓居夔州时所写的组诗。这组诗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是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的最高峰作品。第一首是组诗的序曲,通过对巫山巫峡的秋色秋声的形象描绘,烘托出阴沉萧森、动荡不安的环境气氛,令人感到秋色秋秋声扑面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之情和孤独抑郁之感。江畔...
出自盛唐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释义: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4.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出自杜甫的《赠花卿》。[译文]这样美妙的乐曲只应该是天上才有的,人间哪里有可能听到几次呢?5.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此诗为旅途中所作。诗人用阔大无垠的夜景衬托深沉滞重的孤独感。余霞还未散尽,夜,便降临了;江,也越发静了。江面上,闲逛的晚风清凉地掠过岸边茂密的幽草,惹得草尖一阵摇摆欢呼。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