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偶戏(湖南杖头木偶戏),流传于湖南省的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偶戏(湖南杖头木偶戏)的形成起源于湘南、湘西一带的杖头“内扦子”木偶,流传到当下已有大约800 年。后来因为祁剧的产生,给木偶戏带来了艺术的生机。从原来成年走村串户、敬神祭祀的乡村小戏“家庭班”,发展成为可以进入人口较多的...
杖头木偶是一种地方传统戏剧。在古代称“杖头傀儡”,是以木杖来操纵动作完成,它内部虚空,眼嘴可以活动,颈部下面接一节木棒或竹竿,表演者一手掌握两根操纵杆进行表演,因而又称“举偶”。就杖头木偶的偶型而言,有大中小三种,分布地域不同,各有特色。杖头木偶戏于清朝同治年间由北流木偶艺人何十...
扬州的杖头木偶与泉州的提线木偶、漳州的布袋木偶齐名,是木偶三大流派之一。据史载,木偶又称傀儡,木偶戏亦称傀儡戏。春秋战国时代称木偶为俑,从俑发展到傀儡戏称经历了漫长的阶段,到了明清时代,才出现了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等相对完整的表演形式。 我对木偶的最初印象,是童年在幼儿园看见那个女教师躲在幕...
曾覆盖全市各乡镇,演出场地多设于各乡镇文化站。杖头木偶戏以演唱古代的历史题材、历史故事、历史人物为主,如《武松打虎》、《薛丁山》、《岳飞传》等。1964年后,开始移植、改编、创作了反映现代内容的木偶戏,如《石敢当》、《南海长城》等,其表现形式是自作木偶、器具、道具,单人操作木偶进行...
屏南杖头木偶戏是一种既有民间艺术传统性,又是多种艺术综合的传统戏剧艺术形态,它在流传过程中,也具有相应的木偶角色行当、偶身制作、木偶剧目、演唱音乐、木偶戏台等配套的艺术形式,构成了具有不同于其它木偶艺术形式风格的杖头木偶戏表现特征。2007年8月28日,屏南杖头木偶戏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列入第二批省级...
于都县木偶戏,有提线木偶、杖头木偶(又叫“蚊帐戏”)和布袋木偶三种类形。前两种,在明末清初就在民间盛行了。当时,银坑镇汾坑村刘氏家族的合顺堂、鼎顺堂木偶戏班,活跃在于都和邻近的县乡等地,历经数百年,世代相传,已有十余代了。演出信息 提线木偶剧团由4——8人,杖头木偶剧团由2——4人组成,其中有...
在木偶头部及双手部位各装操纵杆,头部为主杆,双手为侧杆,演员操纵时左手持主杆,右手持侧杆,举起木偶操纵其动作 分享151 金光布袋戏吧 一卷倾雪 我国民间艺术中木偶的种类简介木偶戏遍及全国,按其表演方式,可分为提线木偶、铁枝木偶、杖头木偶、布袋木偶等。 分享16赞 武安吧 周日上帝不休息 “六一”带孩子游...
民国石阡杖头木偶 民国石阡杖头木偶是一件由贵州省民族博物馆通过征集而来的民族历史和文化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