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杓鹬主要以甲壳类、软体动物、蠕形动物、昆虫的幼虫为食,有时也吃鱼类、爬行类和无尾两栖类等脊椎动物。繁殖期为4-7月。营巢于湿地周边的土丘上和盐碱地上,巢为简陋的地面巢,内多垫以干草。每窝产卵4枚,早成鸟。大杓鹬是中国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杓鹬嘴弯而长,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形态特征 大杓鹬...
长嘴杓鹬(Biāo yù),学名Numenius americanus,是北美最大的鹬之一,以其惊人的长嘴而闻名。它们属于脊索动物门,鸟纲,鸻形目,鹬科,杓鹬属。这种大型长腿滨鸟通常栖息在潮湿、阴暗、落叶层厚的混交林和阔叶林中,白天常隐伏林中,很少飞出。 形态特征 🐦 长嘴杓鹬的体长约为50–65厘米,体重在490–950克之间。...
极北杓鹬最后一只出现的时间比细嘴杓鹬更晚,的确很有可能早就灭绝了。如果极北杓鹬的确已经灭绝,那么这一种鸟类,将会是明确因为被人类直接捕杀所灭绝的鸟类之一 。就像北美旅鸽曾是北美数量最多的鸟类之一样,极北杓鹬曾是北美数量最多的滨鸟,达数百万只的规模。这个数量虽然远远不及50亿的旅鸽,但对于滨鸟来说...
由于栖息地的丧失和人类活动的干扰,白腰杓鹬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中的近危(NT)物种。在中国,它们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二级,并受到中国国家林业局的特别保护。为了保护这种珍贵的鸟类,我们需要采取措施减少对它们栖息地的破坏,并加强对非法捕猎和贸易的打击。
细嘴杓鹬是中等身形的杓鹬,长36-41厘米。翼展长77-88厘米。它们的大小如中杓鹬,但羽毛却较像白腰杓鹬。繁殖时的成鸟上身呈灰褐色,下背部及臀部呈白色。下身呈白色,有深褐色的斑纹。两侧有圆形或心形的斑点。成鸟平时的羽毛相似,但两侧有较小斑点。雄鸟及雌鸟相似,但雌鸟的喙较长,目的是避免雄鸟及雌鸟...
资料1:杓鹬(Biaoyu),是一类体型中到大的海岸鸟,是全球广泛分布的长距离迁徙候鸟。近年来,候鸟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这一现象引起了广泛关注。为研究此问题科学家追踪
🌊 白腰杓鹬(学名:Numenius arquata),是鸻形目丘鹬科杓鹬属的鸟类。它们属于新晋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全长约为575~630mm。这种鸟类喜欢在潮间带河口、河岸以及沿海滩涂活动,常在近海区域出没。它们通常单独活动,有时也会结成小群或与其他鸟类混群。🌿 白腰杓鹬的飞羽呈黑褐色与淡褐色相间的横斑,下背、腰及尾上...
这个数量虽然远远不及50亿的旅鸽,但对于滨鸟来说,规模已经相当的庞大。极北杓鹬曾经的分布 在旅鸽都能...
在南堡的泥滩上,我有幸观察到了三种杓鹬,它们分别是大杓鹬、中杓鹬和白腰杓鹬。这些鸟儿在泥滩上悠闲地觅食,它们的嘴特别长,尤其是大杓鹬和白腰杓鹬,头嘴比达到了惊人的1:3。相比之下,中杓鹬的头嘴比为1:2,这样的比例在鸟类中实属罕见。白腰杓鹬是其中最难发现的,它们常常混群于大杓鹬中,这增加了观察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