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中,鲁迅这样评述:“李霁野,以锐敏的感觉创作,有时深而细,真如数着每一片叶的叶脉,但因此就往往不能广,这也是孤寂的发掘者所难以两全的。”李霁野所著短篇小说集《影》中有篇《嫩黄瓜》,其中有这样的描写:“手抚摸着藤叶,我可以清清楚楚摸出它的叶脉来。”在鲁...
李霁野同鲁迅有着“平生风义兼师友”的情谊。鲁迅1926年离开北京后,李霁野一直与他保持着联系。鲁迅1929年、1932年再回北京时,李霁野与他多次晤面。1936年,李霁野欧游回国时专程赴上海拜晤鲁迅。据《鲁迅日记》记载,李霁野与鲁迅交往二百九十余次。李霁野热爱鲁迅、敬仰鲁迅,在鲁迅逝世后他不忘恩师的友情,写了近...
叶先生曾撰文《影响我后半生教学生涯的前辈学者——李霁野先生》(刊载于2014年4月4日《南开大学报》),文笔质朴而感情深邃,记录了叶先生与李霁野先生之间跨越几十年的交往,抒发了她对李先生为人与为学的敬佩之情。值李霁野先生120周年诞辰,特别推出该...
今年是现代著名作家、诗人、翻译家、教育家、鲁迅研究专家李霁野先生诞辰120周年。4月16日,相关纪念座谈会在李霁野生前工作、生活的南开大学举行。我国文学界、翻译界、教育界代表,李霁野先生亲友和弟子代表,南开大学师生代表等齐聚一堂,追忆先生生平往事,缅怀先贤爱国情怀,致敬先生在对外文化交流、外语学科建设、文学...
文/陈漱渝 李霁野生于1904年4月6日,1997年5月4日去世,享年93岁。他是诗人,写过语体诗,也写过格律诗,尤喜好散文随笔,也写小说。鲁迅说李霁野的小说感觉敏锐,“有时深而细,真如数着每一片叶的叶脉”,这也道出了霁野师散文创作的特色。不过,霁野师事业的中心还是翻译,他“在国内外的译界赢得了很高...
不久,鲁迅先生到厦门任教,曹靖华去苏联留学,李霁野等四人实际成了未名社的骨干,后人称为“未名四杰”。在“未名四杰”的影响下涌现了一个在中国文坛活跃大半个世纪的霍邱作家群。王冶秋、李何林、王青士、赵赤苹等一批霍邱革命青年先后进入北平,成为该社的非正式成员...
晚年李霁野和李何林(右) 1925年夏,鲁迅在北京倡导成立了未名社。这是一个以译介进步文学为主旨的文学社团,李霁野是最初的6名社员之一,“未名四杰”之一。此后,李霁野一直追随鲁迅先生,积极投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 鲁迅博物馆首任馆长李何林介绍说:“未名社成立后六七年间的编辑、印刷、出版、发行等大量工作,在...
李霁野(1904—1997.5.4),安徽霍邱人。中共党员。民进成员。著名作家、教育家、翻译家。曾任天津市文联主席,天津市作家协会副主席。1927年肄业于燕京大学中文系。著有小说集《影》、《不幸的一群》,散文集《四季随笔》、《忙里偷闲》等,杂文集《鲁迅精神》,诗集《海河集》、《今昔集》、《妙意曲》,专著《近代...
由全国台联举办的李霁野诞辰110周年纪念座谈会2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李霁野的亲属、好友、学生及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李霁野与两岸文化融合”座谈,共同纪念和缅怀这位在两岸文化融合上做出过突出贡献的著名学者。 李霁野是鲁迅先生的弟子和友人,自上世纪20年代起便追随鲁迅从事进步文学的翻译、创作和出版。194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