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李调元被评选为四川历史名人,仍然具有许多积极意义。王川认为,提倡文化自信的今天,如李调元这样对乡邦文化、民族文化尤其热爱的人,就是一个积极的正面典型。他身上有川人乐观豁达的一面。巴蜀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一批心态超然的能人,李白、苏轼、李调元皆如是。即便仕途不顺,被贬至新疆,但李调元依旧不向命...
李调元(1885-1952),字叔和,江西省宁都县田埠乡东龙村人。江西测绘学校毕业。北伐战争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四军参议。1927年任江西土地测量队队长。1930年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军令部江西省陆地测量局局长。1946年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陆军测量九队上校队长。1947年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陆军测量九队少将队长。1949年5月任宁都...
李调元行至通州病,新任直隶总督袁守侗以其罪止失查,奏准乾隆以母老赎归。 李调元归乡后,“不为势撼”“不为气摇”,为惩治于醒园行窃的“啯噜子”,3次致书绵州知州要求惩处,因拒交金川叛乱后仍按田亩完项夫马钱,知州严作敏以此相挟,反暗中勾结盗匪宋士义兄弟窃其衣被,李调元令子上报川省李制军,李派军足锁二...
四川发现|李调元 清代蜀中一怪才 罗江李调元祠堂 提到蜀中古代大文豪,无论如何绕不开李调元。他到底有多厉害,先看看对对子的工夫。李调元去湖南当主考官,当地学究对这位“外来户”不以为然,敬酒之余出一上联:洞庭湖,八百里,波滚滚,浪涛涛,大师从何而来?李调元略一思索,出口成句:巫山峡,十二峰,云霭霭...
李调元诗歌,“转益多师是吾师”,曾经向很多前辈学习,也向同时代的诗人学习,从而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貌。从另一个角度来说,《雨村诗话》也是李调元的学诗心得和学诗笔记。对于李调元诗歌创作与诗歌理论的研究,学者成果已经有不少,这里不再赘述。 来源|《四川政...
李调元 贯通古今的巴蜀大才 王国平 李调元(公元1734年—1803年),字羹堂,号雨村,四川绵州罗江人,清代文学家、诗人、戏曲理论家、藏书家。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考中进士,历任吏部主事、广东乡试副主考、吏部考功司员外郎、广东学政、直隶通永兵备道。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获罪流放伊犁,后发回...
李调元(1734—1803),字羹堂,号雨村,四川罗江人。是“四进士”的主要代表,寿最高,作诗最多,留存下来的诗作也最多。他不仅作诗,还有诗词的理论著作问世,因此,李调元不仅是乾隆一朝知名的诗人,也是知名的诗歌理论家。 李调元的人生可以分为三个...
李调元像 李化楠(1713—1769),字廷节,号石亭、让斋,四川罗江(今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人。乾隆六年中举,历任浙江余姚、秀水知县,沧州、涿州知州,宣化府、顺天府北路同知等,颇有政声,被誉为浙江第一循良。李化楠工吟咏、喜藏书,在老家宗祠旁修建醒园和藏书楼“万卷楼”,“以川中书少,多购诸江浙,航来...
作为清代文学家、诗人、戏曲理论家、藏书家,李调元此次能够入选第二批四川历史名人,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中华传统文化学院教授王川认为是综合考虑的结果:“就整个清朝文化史而言,李调元是有代表性的文化人物;就四川历史而言,李调元是里程碑式代表人物之一。说起他,我们给他文献学家、版本目录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