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拓本做了详细的论述;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新注》对原石的流传、字的损益做了详细考证;顾燮光撰、王其祎校点的《梦碧簃石言》对《李秀碑》的原石情况、碑刻题跋、拓本情况做了详细地梳理;杨守敬《学书迩言·外二种》对《李秀碑》
李邕书法行书欣赏《云麾将军李秀碑》之一 李邕书法行书欣赏《云麾将军李秀碑》藏于故宫博物馆,宋拓本展现其行书雄遒之美。此碑书风自立门户,深得二王之妙,笔力雄强厚重。李邕作为唐代书法大家,其书风紧劲遒美,碑版作品丰富,影响深远。杜甫诗赞其词林根底,名满四裔,可见李邕书法之卓越地位。此碑更是其精熟用...
道光元年 (1821) 前后,李秉钺自汪心农之子汪承谊处购得唐拓孤本《孟法师碑》、宋翻宋拓《化度寺碑》与宝墨斋本《李秀碑》两种合册,并于道光三年 (1823) 年初或稍前将之全部赠予侄子李宗瀚,李宗瀚在其自藏十宝本《李秀碑》后的题跋中写道:“予家有莫氏宝墨斋残本,...
**此帖在清末时曾被刻入《海山仙馆丛帖》的摹古十二卷之卷七,流传至今。**这三本李秀碑的拓本均通篇有填墨,可见其在宋代已经遭受了严重的残损。而拓本的存世稀少和名家题跋展现其无与伦比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李秀碑》是李邕晚年的作品,其书法骨肉丰润,笔势劲遒,笔法圆熟精到,笔致沉着肃静,气息雍容大度,历来为识者所重。一、《李秀碑》的主要内容及被誉为“兵书”的缘由 《李秀碑》碑文与常见的按年月顺序记录碑主生平履历的写法不同,而是主要通过两次战役的描写来展示李秀的军事谋略。碑文主要分为三部分。第一...
《云麾将军李秀碑》,李邕撰并书,唐刻,宋拓,剪裱成册,共54页,每页纵27.5厘米,横14.5厘米。有王存善、顾观题跋,钤“严肃堂”、“宗瀚之印”等印34方。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此碑为郭卓然横勒并题额,侯慈敏等镌,刻于唐天宝元年(742年)正月。碑石原在河北良乡县,石断后改毁为石础,明万历初宛令...
《云麾将军李元秀碑拓片十一开》名气由来已久,此帖清末曾刻入《海山仙馆丛帖》摹古十二卷之卷七,是根据《云麾将军李秀碑》制作的古拓本,原碑应已不存,此为孤本。 云麾将军李秀碑的书者,就是书法家李邕,世称“李北海”。李邕在书法界拥有很多粉丝,而且有很多段位很高的大咖级粉丝。比如元代的赵孟极力追求李邕的...
《李秀碑》全称《云麾将军李秀碑》,亦称《云麾将军碑》、《李思训碑》,李邕撰并书,《李秀碑》是李邕书风的代表作。此碑书法笔画虽肥而骨力内容,字态虽丰腴却雄秀之气溢于字外,可以看得出其书法虽得力于“二王”,但在用笔上增以放以添豪迈,丰其肢以纵柔媚,表现出李...
《李秀碑》原石刻立于唐天宝元年,即公元742年,李秀为唐代名将李谨行之子,受封为云麾将军,据碑文记载,李秀夫妇葬地亦即碑石所在地为“范阳福禄乡原”,即今北京市南部良乡一带。 隋唐时期范阳县地图 在明清文献记载中,多将“良乡县学”作为此碑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