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销夏录》乃清高士奇之著作,记载了《李白仙诗卷》的流传与评价。蔡松年、施宜生、刘沂、高衍以及张弼、高士奇、沈德潜等明清文人,皆在此帖之后留下了跋文。此帖流传至日本,施宜生对其评价极高,认为太白的诗语与东坡的书法,皆达到了人间难以匹敌的境界。太白的这两首诗,并未收录于《李太白文集》中,却...
依古轩画廊 发布时间:10-2417:29 苏轼《李白仙诗卷》,蜡笺,34.5×106cm,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该帖为宋神宗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苏轼58岁时书。 太白之诗共两首。第一首娓娓道来,仙气拂拂,引人入胜。第二首凄清空逸超脱人寰。书则第一首灵秀清妍,姿致翩翩,后十句渐入奇境,变化多端,神妙莫测。第二...
透过《李太白仙诗卷》所弥散出的空漠之感,我们能深切地觉察到此时的东坡向往无拘无束、逍遥自在的精神自由,要远远大于他的儒家入世思想,从而使他的笔下在空漠中深含了一种高远的出世取向。为了印证此观点,我们不妨看看东坡另一幅杰作《寒食帖》所端露出的不同的人格精神...
启功临《苏轼行书李白仙诗帖》欣赏:对比原帖,各有逸趣 苏轼行书《李白仙诗帖》,书于北宋元祐年间,苏轼时年58岁。清高士奇《江村销夏录》著录。施宜生谓“颂太白此语则人间无诗,观东坡此笔则人间无字”,所以说《李白仙诗帖》是李白与苏轼跨越时空的合作,而启功先生的临写,是又一次跨越时空的合作与升华,...
在苏轼的传世书迹中,《李白仙诗卷》无疑是最富传奇的一卷。是卷不仅笔法纵横洋溢,诗文亦奇谲超脱,更因远藏日本蒙上神秘面纱。堪称“诗仙”李白与“坡仙”苏轼举世无双的完美合璧。李白仙诗帖 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流传经过」据手卷中的落款记载,《李白仙诗卷》作于元祐八年(1093年),是年苏轼五十八岁,...
苏轼《李白仙诗帖》此帖为北宋元祐年间苏轼58岁时书。清高士奇《江村销夏录》著录。施宜生谓“颂太白此语。则人间无诗,观东坡此笔则人间无字。所以说《李白仙诗帖》是李白与苏轼跨越时空的合作具有很高的学习价值。对苏轼而言,整个元祐年间是动荡不安的,在与王安石变法的党派之争中,苏轼没有逃过被贬的命运,...
苏轼《李白仙诗卷》蜡笺,34.5×106cm,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藏。为宋神宗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苏轼58岁时书。清高士奇《江村销夏录》著录。后有蔡松年、施宜生、刘沂、高衍及张弼、高士奇、沈德潜等明、清人跋。此帖已流入日本。施宜生谓“颂太白此语。则人间无诗,...
《李白仙诗卷》为宋神宗元祐八年(公元1093年),苏轼58岁时书。清高士奇《江村销夏录》著录。后有蔡松年、施宜生、刘沂、高衍及张弼、高士奇、沈德潜等明、清人跋。可惜此帖已流入日本。此书行气错落,气势连贯,字形欹侧中见严正,用笔浑厚逸遒,充分显示了苏书的特点。
▲宋·苏轼《李白仙诗卷》 (34.5cm*106cm) 朝披梦泽云,笠钓青茫茫。寻 丝得双鲤,中有三元章。篆 字若丹蛇,逸势如飞翔。归家 问天老,奥义不可量。金刀割青素, 灵文烂煌煌。咽服十二环,奄见仙 人房。暮跨紫鳞去,海气侵肌 凉。龙子善变化,化作梅花妆。赠 我累累珠,靡靡明月光。劝我穿 绛缕,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