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记者这样的来客,村民们早已司空见惯。“来俺村找李煜墓的人可多了,有时候一来五六辆车哩。” 相比李煜墓,了解王之涣墓的村民更少一些,村民李三才对记者表示,自己少说有五六次带外地游客寻找李煜墓的经历,但还没有带人找过王之涣墓。荒草萋萋的北邙山,这条路是通往后李村的旧道 李三才带领记者在后李...
宋太宗赵光义对李煜失去了耐心,一个不愿卑微活着的亡国之君始终是一种潜在的威胁。七夕之夜,曲终人散后,李煜服下了赵光义派人送来的牵机药。牵机药是剧毒,李煜服用后大汗淋漓,全身抽搐,脸上的表情也逐渐变得狰狞起来。他备受折磨,头足相抵,宛如牵机状,慢慢死去。100多年后,同样的悲剧发生在宋徽宗身上。11...
不难看出,这是在一个大雨之夜,准确来说是凌晨三四点钟,李煜从睡梦中醒来,内心仿佛有一块石头压着,一气呵成的佳作。“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窗外下着瓢泼大雨,春天的气息渐行渐远,说明即将到暮春,“阑珊”二字非常精妙,既是对季节的描写,也是对心情的刻画。“罗衾不耐五更寒”,古人把夜晚分为五...
李煜喜欢看一位叫窅娘的宫女跳舞,专门做了六尺高的金莲花,窅娘用白帛把脚缠成新月形,在金莲花上漫展舞姿,名声传出,搞得南唐女子竞相效仿,女子缠小脚的陋习由此发端,窅娘首创、李煜推广,遗传千年。不难想象,李煜穷奢极侈,不理国事,满朝大小官吏则天天为李煜的醉生梦死而上下忙碌,整个南唐社会陷入停滞腐...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是李煜在被毒死前夕所作的词,堪称绝命词,此词是一曲生命的哀歌。《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全文: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译文: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什么时候结束的,以前...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
李煜在《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的句子是:“,”。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1. 问君能有几多愁2.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虞美人》是五代李煜的作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滚滚东流的春江之水没有尽头。此...
李煜在七夕写下这首词,句句温婉却不香艳,竟招来了杀身之祸: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今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的这首《虞美人》,可谓是道尽了亡国之君的心酸苦涩。物是人非,往日荣华如同过眼云烟,潦倒多愁,如今...
“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李煜这首秋词,乱了流年碎了心扉 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秋天是溢满愁思的季节,当秋风起,秋雨落,愁绪也随之而来。清浅的愁思,飘荡在秋风落叶里,氤氲在秋雨云烟中,缱绻在时光深处。秋雨凄迷,透着薄薄的寒,瞬间便凋零了炽热的盛夏。秋风还在吹拂,秋雨还在缠绵,秋色...
公元975年,宋太祖出兵灭南唐,李煜变成了俘虏,随即宋太祖下诏将李煜押赴京师,李煜在哭辞宗庙的伤感时刻写下一首《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这一刻堪称是李煜人生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