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毓秀同志,山西武乡人,1919年10月出生,1937年8月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人物经历 历任武乡县区委书记、副县长,1947年南下安徽,历任阜南县副县长,淮海战役阜颍支前总队政委、支队长,阜阳县县长,阜阳专区生产指挥部秘书长,省人委宗教事务处处长,安徽省宗教事务处处长(正厅级),省民族事务...
应在22岁左右;二是被王奂曾邀请到太平讲学的时间应为康熙二十九年;三是李毓秀“历馆郡城”的第一站为段浩然文式书院无疑,从李毓秀弟子《莲峰诗文选》中:“盖睿王(炳然子段璿)从弟与子缜先后师事冰壑高足李子潜先生者”“修补文庙祭器规制都折衷于子潜先生”“如公兄弟信从子潜先生刋党书、修彝器,乃俱...
李毓秀(1647年—1729年),字子潜,号采三,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弟子规》的作者,祖籍辽宁铁岭,出生于山东潍县(即潍坊市寒亭区)李家营村 [1] ,青年时,因特殊使命离开老家去了山西(即新绛县龙兴镇周庄村),教书、育人、治学、报国,直至去世也未回过山东老家。
李毓秀是山西绛州人(今山西省新绛县),清朝时期的一个秀才,也是一位私塾先生,其人经历平实,没有任何传奇故事。在有清一朝的典籍史料中,我们很难看到他的相关记载。即使是仅有的少数记载,也不尽一致,互有出入。比如,李毓秀的生活年代,就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人说他是嘉庆、道光年间人物,也有人说他是...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儿童行为规范读物,约作于康熙年间;后经贾存仁(一说贾有仁)修订改编,命名为《弟子规》。该文共为五个部分,其首章“总叙”将孔子的话,用三字句改编而成,正文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四个...
李毓秀 李毓秀(1647年—1729年),字子潜,号采三,清初学者、教育家,山西省新绛县周庄村人。平生只考中秀才,主要活动是教书。根据传统对童蒙的要求,也结合他自己的教书实践,写成了《训蒙文》,后来经过贾有仁修订,改名《弟子规》。他的著作还有《四书正伪》《四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宋孺夫文...
> 李毓秀(清) 李毓秀,字子潜,号采三。山西省新绛县龙兴镇周庄村人,生于清代顺治年间,卒于雍正年间,享年83岁。清初著名学者、教育家。 他的著作有《训蒙文》,后来经过贾存仁修订,改名《弟子规》,他的著作还有《四书正伪》、《四书字类释义》、《学庸发明》、《读大学偶记》、《宋孺夫文约》、《水仙百咏》...
李毓秀自幼淳朴谨慎,事事循规蹈矩。他师从同乡学者党冰壑,游学近二十年。 科举不中后,李毓秀放弃了仕进之途,终身为秀才,致力于治学。他精研《大学》、《中庸》等经典,并创办敦复斋讲学,来听课的人很多,门外满是脚印。敦复斋后改名为绛州学堂,民国时期更名为绛垣中学,新中国成立后,改为新绛中学。 李毓秀将研...
清·李毓秀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苟擅为,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