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讷一开始就起名李讷不同,李敏在1949年回到父亲的身边前还叫做“毛娇娇”,为了避嫌,也尽量的让李敏少受到大家的关注,所以毛主席给他的女儿改名叫李敏。1949年,在两姐妹相遇之后,她们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改变。有了父亲的陪伴,再加上姐妹的支持,李讷和李敏两个人刻苦努力学习文化知识,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
在李敏结婚后,李讷的一次不经意言辞却引发了更大的冲突。在一次家庭聚会上,李讷无心的一句话让李敏的丈夫孔令华感到愤怒,以至于他离席而去。这件事无疑加剧了姐妹之间的紧张关系,李讷的直率性格让她很快意识到自己做错了,但也因此心生自责,愧疚感令她一度不敢主动向李敏道歉。经过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李讷终于...
30年来,父亲的离世给李敏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她时常病倒。她的病源于战争年代的艰辛和异国的孤独,更源于失去父母的深深痛苦。李敏经历了太多的苦涩和寒冷,但她仍然坚强地生活下去。在毛主席辞世后,李讷经历了一段寂寥且充满挑战的日子。面对失去的父爱,她谁都无法倾诉,无法分享她内心的喜悦与忧郁。与前夫分手后,...
李讷从小便受到父亲的宠爱,然而,她的成长道路却并不平坦,尤其是在家庭关系和生活困境方面。作为毛泽东与贺子珍的孩子,李讷有着一个特殊的家庭背景,而她和姐姐李敏之间的情感,尤其在李讷晚年时回忆起来,依然让她感慨万千。
李敏生于1936年,比李讷大了四岁,母亲是贺子珍。还在她刚出生几个月时,贺子珍就去了苏联。在李讷出生那年,也就是1940年,李敏被送去陪伴母亲。贺子珍来到苏联,一方面是因为情感矛盾,另一方面是因为她在长征期间身负重伤浑身插满了弹片,需要去苏联治病。那时国内战乱,苏联的情况亦非完全安定繁荣,再加上贺子珍...
李敏初到中南海时,李讷因为年纪较小,对新来的一位姐姐感到陌生。毛主席非常重视两个女儿的关系,经常带着她们一起散步、聊天,努力让她们彼此熟悉和亲近。通过这样的互动,李敏与李讷逐渐建立起了深厚的姐妹情谊。毛主席常常在工作之余,安排时间与两个女儿一起参加各种活动。他们有时会到中南海的湖边散步,欣赏...
李敏和李讷两姐妹名字的由来,是毛主席取自《论语》中“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毛主席想要两个女儿能够少说空话、多做实事。毛主席在生活中对于李敏和李讷非常严格。要求她们在外,禁止说出自己父亲是谁。从根本上杜绝,两姐妹在外会因为是毛主席的女儿,而得到特殊待遇的可能。在毛主席看来,搞特殊化就是脱离群众...
从这一点来看,李敏和李讷之间应该是经常走动,关系非常亲密的……会说外国话的“洋宝贝”1936年,贺子珍在志丹县生下一个女孩,就是李敏。很快,贺子珍生孩子的消息传播开来,邓颖超、康克清等战友赶来祝贺。毛主席亲自迎接她们进了房间,还幽默地说:“生了,生了,子珍生了一个大鸡蛋。”因为那个时候条件艰苦,...
她们忆过去,聊家常,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李讷忍不住谈起当年困难的日子,谈起姐姐给自己塞钱的往事,谈着谈着姐妹俩又流下了眼泪。如今李敏已经年近9旬,李讷也早过了8旬,她们很少外出,也很少见面。偶尔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特别是爸爸的纪念活动。李讷每当跟人说到姐姐,总会说起姐姐给自己塞钱的事。
李敏的母亲是贺子珍,李讷的母亲是江青,但是这并不影响姐妹两个人的感情,李敏自从13岁那年回到毛主席身边之后,就和天真可爱的李讷之间就没有任何隔阂,对这个懂事的妹妹也十分照顾。在父亲毛主席告诉两个宝贝女儿,以后一定要相亲相爱的时候,两个年幼的女孩子或许还不明白父亲话中的含义,可她们当时却郑重地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