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弘(?~370),广汉郡雒县(今四川省广安市)人。东晋时期宗教起事领袖。太和五年(370年),自称成汉末代皇帝李势的儿子,与聚众反晋,自称圣王,年号凤凰。受到益州刺史周楚讨伐,事败被杀。人物生平 《资治通鉴·第102卷·晋纪二十四》:“广汉妖贼李弘,诈称成汉归义侯李势之子,聚众万余人,自称圣王,年号...
第三,李弘并没有对武则天的权力构成冲击。李弘作为太子的时候,武则天已经和唐高宗平起平坐了。而且武则天并不是一个为了权力不惜一切代价的政治家。如果武则天想夺取100%的朝政大权,她完全可以暗害唐高宗,何必对自己的儿子下手呢?况且,李弘身体已经不行,一个身患疾病的儿子,确实没法对武则天构成实质性的威胁。
而后来,学者们经过更多的史料考证,揭示了出土墓志中的“蚁床”应是采用了《世说新语》中的典故,意思是指病床,说明阎庄与太子李弘一样是病故。由此,太子李弘当年非正常死亡的阴谋论似乎成了无凭无据的空话,但即便如此,也无法阻挡世人对太子死因的好奇与猜疑。例如,持有李弘被母后鸩杀观点者认为,除了李弘可...
李弘(652~675年),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人。唐高宗李治第五子,一代女皇武则天长子,唐朝第一位死后追封皇帝的太子。永徽六年(655年),进封代王。显庆元年(656年),册立为皇太子。孝顺仁德,体恤民情。建议修正不合理的律法,并为两个获罪的姐姐求情,组织编纂《瑶山玉彩》,深得唐高宗宠爱。上元二年(675年)...
《李弘(孝敬皇帝)叡德碑》位于河南省偃师市唐恭陵。唐恭陵是盛唐时期中原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座唐代帝陵,此碑位于陵区东排第一、二翁仲(石人)之间,由唐高宗李治亲撰并书,具备较高的历史和书法艺术价值。人物简介 唐孝敬皇帝李弘(652年—675年) ,唐高宗李治第五子,武则天长子,系高宗时期所立的第二位太子,...
从东晋至南北朝,发生了无数次李弘起义,原来魏晋时期所出的道书中宣传李弘是太上老君降世的化名。晋朝和十六国的后赵、后秦都有过以李弘为号的农民起义。隋末农民战争中,扶风人唐弼聚众十万起义,也“推李弘为天子”。大抵李弘的称号是利用道教的符谶,以示“应谶当王”。李弘来源 “李弘”一名源于道教,每为...
李弘是武则天为唐高宗李治生的第一个儿子,从小就被立为太子。 随着李弘渐渐长大,他对母后武则天的专权渐渐生出不满来。他听说被母后卸掉手足,做成人肉"咸菜"的萧淑妃的女儿义阳公主、宣城公主则被武则天囚禁在宫中,40岁了还没出嫁。李弘偷偷跑去看望这两位异母姐姐,对她们生出深深的同情心。
于是民间就开始流传出所谓的“合璧宫命案”:太子李弘是被人谋害了,下手的就是他的母亲武则天。要说女皇武则天与几个儿女之间的恩怨,至今仍被人津津乐道,不过李弘真的是死于武后之手么?背后或许隐藏着另一个更残酷的结局。01武后杀掉长子李弘?根本就经不起推敲虽然武则天不缺少狠心,但是...
李弘年仅8岁,李治便急切地为他举办了成年仪式,随后便与武则天一同前往洛阳享乐,留下太子李弘独自在长安执掌政事。监国是指当皇帝外出或遇到事务时,委派太子或其他选定的人代行政务。简单来说,就是“临时皇帝”。以李弘现在的年纪来看,正是小学二年级的阶段,连老师布置的作业都难以完全记住。如果是在古代,即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