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川昀,2009年获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曾在美国NIH从事复杂疾病研究,2011年在北京大学建立实验室,任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2019年通过北京大学终身评估。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研究主要运用恒河猴作为人类近缘模式动物的优势,开展人类演化与代谢疾病分子机制研究。近年来将前沿的生物信息学方法、分子演化理论和...
Chuanyun Li(李川昀) 研究员 Institute of molecular medicine Peking University 关注 分享 浏览量:46 个人简介 研究主要运用恒河猴作为人类近缘模式动物的优势,开展人类演化与代谢疾病分子机制研究。近年来将前沿的生物信息学方法、分子演化理论和功能基因组学策略引入非人灵长类研究领域,在探究人类特异基因与调控的起源...
李川昀,男,出生于1982年8月,拥有丰富的学术背景。他于2003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生命学院,本科期间的学术旅程为他的职业生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4年,他进入了北京大学生物信息中心,师从著名学者魏丽萍教授,开始了他的研究生生涯。在此期间,他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展现出卓越的研究能力。在中国国家留学...
李川昀的科研工作主要聚焦在转化医学领域,利用深度测序技术深入探究基因组和转录组对人类复杂疾病的影响。他致力于揭示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如何相互作用,影响疾病的发病和发展,目标是通过这些研究发现新的药物靶点,从而推动新药的研发。此外,他还涉足进化医学,从基因起源的角度出发,探索人类复杂疾病的根本...
赞 分享 科研之友微信新浪微博Facebook分享链接 李川昀 北京大学 / 科研之友号:58381421 科研之友人员唯一编号 0 项目 27 成果 1483 阅读 1 下载 3891 被引 15 H-指数 主页 成果 相关人员 更多
2024年4月5日,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所基因组学中心张力团队与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李川昀团队合作在Science Advances杂志发表题为Adaptive Functions of Structural Variants in Human Brain Development的研究论文。 研究开发了新的计算流程,实...
【北京大学李川昀团队提出人类特有新基因起源自lncRNA的“偷渡者假说”】近日,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李川昀团队与合作者明确了U1等顺式元件介导的出核是区分mRNA和lncRNA两类RNA分子的核心屏障;解答了为何这些起源自lncRNA的人类新基因表现出“起源即有功能”的特征;并首次从实验科学角度明确了一例人科特有denovo新基因...
(1)面向转化医学,基于新一代测序技术研究基因组/转录组对人类复杂疾病的调控,深入理解疾病发生发展中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互作,发现新药靶;(2)通过进化医学研究,从基因起源等角度诠释人类复杂疾病的演化基础;(3)开发创新的生物信息学算法与综合数据库,在基因组框架下理解基因功能与复杂疾病。
李川昀团队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胡宝洋教授团队合作,揭示U1等顺式元件介导的RNA出核是区分mRNA(蛋白编码基因产物)和lncRNA(非编码基因转录产物)的核心屏障;而自然选择通过控制发生在这些核心元件上的突变,维持两类RNA分子在核、质定位上的界限。在偶然情况下,某些发生在lncRNA基因上的突变,可以促进这些lncRNA出核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