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德元年(618)李密在李渊境内的桃林县起兵反唐,在撤往襄城方向时,遭唐军伏击,兵败被杀。一代枭雄,就此陨落。时年三十七岁。而就在上个月,李渊和李密还在长安一起喝茶,商议关于山东地区的国家大事。(唐代山东指太行山以东,包括今河北、山东、河南北部)为了招纳山东豪杰更多的归顺唐朝,以孤立洛阳的王世充政权...
李密与李渊并无关系,以下是关于二人的详细介绍: 李密 基本信息:李密(224年~287年),一名虔,又名宓,字令伯,益州犍为郡武阳县(今四川省眉山市彭山区)人,西晋初年大臣、文学家。 人物生平: 李密幼年丧父,母亲何氏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 少时师从谯周,以文学见称。 先仕于蜀,官至尚书郎,几次出使吴国,以辩才...
李渊、李密都是关陇贵族,二人祖父分别是北魏八柱国的李虎和李弼。时人说随亡李氏将兴,二人都名应图谶有争天下的名望。在二人争夺天下的进程中也多有交集,我们从史料中领略下二人的政治手腕。一,利用。 隋大业十三年李渊进攻长安,同时李密兵强马壮攻打隋东都洛阳。李渊写信邀李密共同反随,李密势力占优回信要当...
李密,生于公元582年,卒于619年,字季卿,是北周末年的杰出将领和政治家,曾担任北周大将军和太尉等要职。而李渊,生于566年,卒于635年,是隋朝的重要官员和将领,最终成为唐朝的开国皇帝。他们是堂兄弟,共同祖先都是西魏的建立者李虎。尽管有亲戚关系,但他们的政治立场截然不同。李密反对隋朝的统治,而李渊则是隋朝的...
李渊这个人能做到政变“一呼百应”,一方面是因为他善于洞悉时势,把握时机;另一方面就是他这个人虽然是个“官二代”,但一点架子都没有,不论高低贵贱,非常善于结交朋友。这一点是李渊与不善交际的李密最大的差别之一。 史称李渊 “宽仁容众,无贵贱咸得其欢心” ...
瓦岗军在隋末义军中占据一席之地,李密领导的瓦岗军在中原战场,以洛阳为中心,与前来镇压的隋军激战三年(616年—618年)。他们为截断隋军回归首都长安的退路,歼灭和牵制大量隋军有生力量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从太原起兵的唐高祖李渊,一直在首都长安静静观察瓦岗军和隋军的激战。他乐见其成,等待着瓦岗军和隋军互相厮杀...
李密与李渊是这个时期颇具代表性的人物,笔者从二者的胜败分析,找到一些踪迹。 队伍班底 李密名门之后,北魏八柱国李弼的曾孙,有身份有地位,“少有才略,志气雄远,轻财好士”,这个评价很不低,事实上后来也绝对称得上枭雄。李渊则是北魏八柱国李虎的孙子,跟李密的曾祖是同事,还是炀帝的姨表哥。然,帝王之家,亲兄弟还会...
如果自身实力允许,那就算是替王世充与李渊挡枪又如何?反正自己回过头来就能继续收拾他们。李密其实并不怕宇文化及,他主要担心的,是自己与宇文化及开战之后,将会面临“双线作战”的处境,因为洛阳的王世充肯定会趁机搞事情。打还是不打?就在李密犹豫不决的时候,洛阳方面有人来找他了,并带来了一个消息。隋唐版...
李密的命运最终走向了失败,而李渊成为了唐朝的开国皇帝。这个故事展示了权谋和命运的交汇,以及人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两位关陇集团成员之间的微妙关系最终导致了他们不同的命运。 本文深刻剖析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特别是关于瓦岗军的崛起和两位关陇集团成员李密与李渊之间的复杂关系。这个历史故事展示了政治、权...
与兄派流虽异,根系本同。自唯虚薄,为四海英雄共推盟主。所望左提右挈,勠力同心,执子婴于咸阳,殪商辛于牧野,岂不盛哉!这封书信很短,不足50字,信的内容也很简单。李密先与李渊拉关系,说“与兄派流虽异,根系本同”,实际上两人根本就没关系,顶多都姓李。然后李密开门见山,说自己被四海英雄共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