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就是李定国的两蹶名王,然而北路军由于刘文秀的轻敌,在四川阆中被吴三桂击败,副将王复臣牺牲。战后孙可望不仅削去刘文秀的爵号,又吞并其部队,引起其他将领的不满。而对于立下赫赫战功的李定国,他不仅扣发犒银和阻止永历帝封其为西宁王,而且想千方百计加以谋害。1653年,孙可望怕李定国拥兵自重,便率“驾前...
在这个危险关头,孙可望、李定国等四兄弟组织反击,并带着残余兵马离开战场,才保留下一支有生力量。如果没有他们四兄弟,张献忠的事业,基本就到此为止了。2 张献忠在的时候,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分别统领大西军,形成大西军的四座山头。现在张献忠不在了,四兄弟的实力又差不多,谁来继承张献忠的地位呢?
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孙可望的野心越来越大,他想成为像张献忠那样的大西军领袖。可是呢,李定国和刘文秀觉得,孙可望就是同事、兄弟,可不是什么领导。李定国都到了只要是孙可望提出的就必定反对的地步了。按正常的政治常理来说,孙可望有这种野心挺正常的。有本事的人当了领导,谁不想自己说了算呢?李定国和刘文秀...
李定国的军事才能比孙可望高的多,且极具战略眼光。为了避开孙可望,免得发生磨擦,李定国决定率部离开湖南进军广西,在新会城下的惨败。从此,李定国再也无力进军广东了。同时孙可望在宝庆战败,不得不退回贵州。孙可望软禁了永历帝,他的飞扬跋扈,使永历帝心惊胆战,日夜担忧,永历帝就派密联络忠于明室的李定国。李定国...
而孙可望虽然是大西军的第一当家,却远不能和当年张献忠的绝对权威相比,他的地位,基本是和李定国、刘文选等人同等的。为了名正言顺地高出李定国等人一头,孙可望也想在这个时候归附永历政府,通过永历政府的封赏,位列刘文秀、李定国两人之上,即可以对他们两人形成节制。于是,孙可望就找来杨畏知、沐天波相商,明白...
当时,刘文秀和艾能奇都支持孙可望,但他的意见与李定国不同。孙可望想去广东南岭,如果有危险可以逃到南海,李定国则主张联合明朝抗击清朝。两人争执不下时,又收到了明黔国公沐天波副将龙在田的求援,请求大西军出兵云南,共同攻打沙定洲。加上李定国声泪俱下的劝说,得到了大部分将领的同意,孙可望只好同意合作,但对...
从李定国后续的行为也可以看出他的根本目的就是夺权。在李定国把朝廷转移到昆明之后一年多的时间里,他都在和孙可望谈判想要解除孙可望的兵权。实际上他的核心诉求一直是“可望赴滇保驾,将钱粮归之永历,兵马交定国”,从孙可望的角度来看他自己手握重兵手握贵阳实权政府,你拿着一个空架子印章就想号令我?有很多人骂...
相比于李定国这样的军事天才,孙可望在自身军事能力短板的致命伤,更导致孙可望没有足够格局和魄力,如朱元璋信任徐达常遇春;如刘邦、刘秀、刘裕信任属下将帅那样,去充分信任李定国;即使只在同时代比,也远不如李自成对刘宗敏的信任。 当然,大西/永历复合政权的内讧悲剧,也绝不止是孙可望一个人的致命伤所致。 永历帝朱由榔...
孙可望、李定国,皆为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八大王张献忠众多义子中的一员。作为并肩作战的生死兄弟和战友,本该同心同德、努力合作,为何最后竟然针锋相对、反目成仇了呢?一、经营西南 明末农民起义军的将领,一般都喜欢收养义子,而且有的人收养的还不少。像张献忠,就收养了不少义子,其中最出名的就是孙可望、李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