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嗣真(?~696年),字承胄,邢州柏人(今河北省隆尧县)人。唐朝时期大臣、书画家。进士及第,候补许州司功参军。博学晓音律,兼善阴阳推算之术,迁弘文馆学士、司礼丞,参与《五礼》仪注,授中散大夫、常山县子,出任潞州刺史。永昌年间,拜右御史中丞,为酷吏来俊臣所陷,流放于岭南。万岁通天元年,征还,...
《李嗣真求磬》是由北宋时期沈括创作的文章,出自《梦溪笔谈》, 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方面的卓越贡献和他自己的研究成果,反映了我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自然科学达到的辉煌成就。原文 唐《独异志》①云:“唐承隋乱,乐虞②散亡,独无徵③音。李嗣真④密求得之。闻弩营⑤中砧⑥声,求得丧车一铎⑦...
尤其是唐代,因为李唐祖籍是隆尧一带,这里更是出了数不胜数的以天下为己任,以社稷苍生为重的“大家”,李嗣真便是其中的一位。 李嗣真(?—696年),字承胄,赵州柏人(今隆尧及其周边一带)人。唐代政治家、音乐家、书画评论家。《新唐书》称其“多艺数”。 李嗣真年轻时参加科举考试,得中明经,因为他擅长文章...
摘要:李嗣真是唐代著名的书法家以及理论家,并且以独特的面目立足于书法史上,他的著作《书后品》是唐代时期被评为书法界的先河,并且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可谓是中国古代表现美学之滥觞。同时也为后世的发展创造了丰富的历史基础和理论依据。一、李嗣真生平简述 李嗣真是唐代著名的学者,著述宏富,在诗词、书画等...
李嗣真 字承胄,赵州柏人人。多艺数,举明经,中之。累调许州司功参军。贺兰敏之修撰东台,表嗣真直弘文馆,与学士刘献臣、徐昭皆少有名,号“三少。”高宗东封还,诏赠孔子太师,命有司为祝。司文郎中雷少颖文不称旨,更命嗣真,成不淹顷,帝览称善,诏加两阶。敏之等倚恩自如,嗣真不喜,求补义乌令。敏之败...
李嗣真著。李嗣真,书画家、书画理论家,字承胄,赵州柏(今属河北省)人,一说滑州匡城(今属河南省)人。博学并通晓音律,官至知大夫事。除著有《书后品》外,还著有《续画品》、《诗品》、《明堂新礼》等。内容简介 他提出逸品为最高的一等,然后依次为上上品、上中品、上下品、中上品、中中品、中...
李嗣真 字承胄,趙州柏人人。多蓺數,舉明經,中之。累調許州司功參軍。賀蘭敏之脩撰東臺,表嗣真直弘文館,與學士劉獻臣、徐昭皆少有名,號“三少。”高宗東封還,詔贈孔子太師,命有司爲祝。司文郎中雷少穎文不稱旨,更命嗣真,成不淹頃,帝覽稱善,詔加兩階。敏之等倚恩自如,嗣真不喜,求補義烏令。敏之...
这一篇,我们来说初唐书法史上最重要的两部本书法理论著作:一是孙过庭的《书谱》;一是李嗣真的《书品后》。在此之前,我们先来梳理一下唐代书法理论的发展脉络:唐初,因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极致倡导,又加重臣虞世南、褚遂良等辈希旨张扬,王羲之书法独尊天下。但即便如此,唐初仍有沿用陈言者,比如房玄龄、刘洎之...
李嗣真著 未知书法 李嗣真,(?--六九六年)唐代书画家,字承胄。一说赵州(今属河北)人,一说滑州匡城(今属河南)人。则天永昌中,官御史中丞、知大夫事,被酷吏来俊臣所陷。《书后品》一卷,《新旧唐志》、《崇文总目·小学类》、《书录解题·杂艺类...展开∨ ...
李嗣真字承胄,赵州柏县人。博通技艺术数,应举明经科,中第,累迁至许州司功参军。贺兰敏之担任东台修撰之职,表奏李嗣真入直弘文馆,嗣真与学士刘献臣、徐昭都是少年出名,时人称他们为“三少”。高宗东封泰山返回,下诏封赠孔子太师之衔,命令有关官员准备祝祭,司文郎中雷少颖撰文不合旨意,改命嗣真撰文,顷刻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