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病的种类虽然复杂,但是其性质不外乎寒热虚实,部位不外乎表里上下,其治疗不外乎“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等法则。为了更好地应用这些法则治病,必须在辨证、立法、遣方、用药等方面深入研究,要精究方术,思求经旨,更要博览群书,认真研习经典,灵活运用经方、时方,并能组方辨证论治各种杂病。
在临床中无论是辨治西医疑难杂病还是中医疑难杂病,都可从复杂多变的疑难杂病中分解为最基本的证型以选用基础方。 二、运用代表方 所谓代表方就是方的主要作用点是针对病变部位,如泽漆汤是辨治肺热证的代表方,半夏泻心汤是辨治脾胃寒热挟虚证的代表方,风引汤是辨治肝热生风证的代表方,非此则不能取得辨治肺...
疑难杂症是指辨证求因诊断难明(疑),病症复杂多变(杂),缺乏特效治疗(难)的一类病症。拟从疑病多郁、难病多毒、怪病多痰、久病多瘀、急为风火、湿热缠绵、多因复合、病实体虚、多脏相关及治疗策略等十个方面对疑难杂病的中医辨治规律进行初步探讨。 一、疑病多郁 疑病多...
六经八纲是辨证的一般规律,而辨方证则是六经、八纲辨证的继续,方证则是辨证的尖端。在临床中,胡老六经八纲辨证体系治疗疑难复杂疾病具有执简驽繁的作用。通过以上病例可以看出,虽然同属于杂病畏寒怕冷,但寒热不同,虚实有异,表现为方证不同,按照六经八纲辨证体系,自然择方有别。经方辨证之妙,在于从细微处...
为深化中医对众多疑难杂病辨治规律的探讨,构建内科疑难杂病辨治理论体系,现以病机学说为核心,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体会,拟从疑病多郁、难病多毒、怪病多痰、久病多瘀、急为风火、湿热缠绵、多因复合、病实体虚、多脏相关及治疗策略等十个方面对疑难杂病的中医辨治规律进行初步探讨,以求正于诸贤。
因此,提高临床辨证论治水平是提高临证审察病机的能力。审证求因(机)是提高疑难杂病辨治疗效的关键。至于具体如何求机?总体来说,既应运用常规思维对待一般疾病,又要善于运用特殊思维治疗疑难杂病。常规思维包括循因法、抓主症特点法、类证对比分析法、综合判断法等。特殊思维则是在疑难杂病或疗效不显时采用诸如...
王付教授,一位中医学院的知名学者,倾力撰写的著作《杂病辨治心法》是一本详实的医学指南,分为25个章节。它以人体各个部位和脏腑为基础,对临床常见病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辨证论治探讨。书中病种繁多,分型精细,涵盖了许多临床医师时常面临且治疗困难的疑难杂症。作者以实际病案为出发点,通过精心剖析...
《温病方证与杂病辨治》的核心内容是温病的方证理论体系,该书深入解析了《温病条辨》等经典著作中的理论精髓。它将93首温病方按照方证特点分类为31类,详尽阐述了每个方剂的结构特征、功效特征以及临床运用策略。与以往将温病划分至三焦卫气营血的框架不同,这本书强调了以方证体系为核心,以方为纲,...
为深化中医对众多疑难杂病辨治规律的探讨,构建内科疑难杂病辨治理论体系,现以病机学说为核心,结合自己多年的临床体会,拟从疑病多郁、难病多毒、怪病多痰、久病多瘀、急为风火、湿热缠绵、多因复合、病实体虚、多脏相关及治疗策略等十个方面对疑难杂病的中医辨治规律进行初步探讨,以求正于诸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