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基这个术语最初来自于希腊神话中的怪物“奇美拉”(Chimera),这个怪物有狮子的头部、山羊的身体和蛇的尾巴,意为奇异而混合的存在。类比到生物学中,杂基的定义也相当符合其意义,它代表了一个混合了不同遗传信息的个体。 自然界中,杂基并不罕见。在植物界中,通过杂交可以产生具有两个不同亲本的基因组的植物。例如著...
杂基主要是指来源于母岩风化成因的粘土和粒度< 0.03mm 的细粒碎屑物,一般以粘土为主,由流水搬运,并与碎屑物质一起机械沉积。因此,杂基往往充填在颗粒之间,对碎屑也起胶结作用。杂基往往充填在颗粒之间,对碎屑也起胶结作用。由于它们颗粒非常细小,肉眼下看不清轮廓,多呈泥状结构,断口呈土状,光泽暗淡,因...
杂基是碎屑岩中与粗碎屑一起沉积下来的细粒填隙组分,为机械成因组分,粒度一般小于0.03mm(>5Ф)。杂基的含量和性质可以反映搬运介质的流动特性,反映碎屑组分的分选性,是碎屑岩结构成熟度的重要标志。胶结物是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粒间孔隙中的自生矿物。是化学成因的物质,其结构与化学岩类似,其特点是由晶粒大小、...
百度试题 结果1 题目杂基:是指与砂、砾一起由机械沉积作用沉积下来的细粒物质,主要为粘土物质、细粉砂、碳酸 盐灰泥,粒度小于0. 03mm。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自生矿物:后生矿物。反馈 收藏
杂基 杂基:重填于碎屑颗粒之间的细机械混入物。粒度<0.03mm,主要是1粘土物质(粒度<0.005mm),2细粉砂级别的陆源矿物碎屑(粒度0.03mm-0.005mm)。所以杂基对于砾岩尤其是砂岩才有成因意义。对粉砂岩则意义不大。 非化学成因,而化学沉淀的胶结物,虽然也有粒度<0.03mm的粘土矿物,但不属于原生杂基。
简述杂基的定义、作用、杂基的结构、类型及成因意义。 正确答案 (1)定义:杂基指粒度<0.0315mm或>5Фde非化学沉淀的颗粒称为杂基,包括细分砂和粘土物质(机械悬浮搬运) (2)作用:充填裂隙、也可以起联结颗粒的作用。 (3)结构类型:原杂基、正杂基、淀杂基、外杂基、假杂基。
百度试题 题目试从含义、分布状况及所起作用、搬运方式、沉积方式及控制因素、水动力条件和形成阶段上对比碎屑颗粒、杂基、胶结物及孔隙四种组分的区别。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反馈 收藏
1、杂基与胶结物的成因不同 杂基:碎屑岩中机械成因的细小组分杂乱堆积的产 物,还包括一些悬浮载荷经卸载后形成的堆积 产物。 胶结物:碎屑岩中以化学沉淀方式形成于粒间孔隙中 的自生矿物。 2、杂基与胶结物的形成环境不同 杂基:当沉积介质为含有大量悬移载荷的高密度流体时,使大小不一的碎屑颗粒和泥质物一起...
杂基是碎屑岩中细小的机械成因组分,其粒级以泥为主,可包括一些细粉砂。 识别杂基不能只依据矿物成分,应该说结构是最重要的鉴别标志。碎屑岩中保留大量杂基,表明沉积环境中分选作用不强,沉积物没有经过再改造作用,从而下同粒度的泥和砂混杂堆积。在泻湖及湖泊的低能环境中形成的砂岩,以及洪积及深水重力流成因中都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