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致余论》是朱震亨医学论文集,全书1卷,共收医论42篇,涉及内容相当广泛,篇次排列没有规律,颇有随笔杂记之韵味,若不拘原书篇序而按所论内容分类,则大致有:论苏生者,有“饮食色欲箴”、“养老论”等;论生理病理者,有“受胎论”、“阳有余阴不足论”等,论诊断者,有“涩脉...
朱震亨30岁时因母亲患疾有志于医,34岁在强烈的求知欲驱使下,到东阳从师许谦,学习理学,后来他将理学结合于医学,推动了医学理论的发展。在学习期间,朱震亨曾参加过两次科举考试,但都没有考中。这时,他的老师许谦卧病日久,在许谦的鼓励下,朱震亨决议断绝仕途,专心...
元末名医朱震亨出生于婺州义乌,是“金元四大家”之一,是中医“滋阴派”的创始人。朱震亨出生的镇子有一条小溪,名为丹溪,所以朱震亨又被称为丹溪先生。朱震亨自幼聪颖,颇受长辈看重,可是他长大后却放弃了学业,开始热衷于行侠仗义,常打抱不平,为他人出头。在崇尚侠义的时间里,朱震亨并未停止思考,他想寻觅...
朱震亨,元代医学家(1281-1358年)。字彦修。因世居丹溪,人又称丹溪先生,义乌(今属浙江)人。初业儒,攻就徐谦学性理之学。徐氏系得朱熹四传之学,震亨尽得其传。后徐罹疾,医皆不能疗,三十岁时因母病,遂决心学医,弃举子业。其时盛行南宋《和剂局方》,温燥之药几乎溢用,朱氏于此颇有异议。乃四出求师,企...
朱丹溪是宋末元初的一位名医,医术高明,他与李杲、刘完素和张从正并称为“金元四大家”,他本名是朱震亨,丹溪是他的号。 他当年拜师学医的故事,为何会被民间津津乐道流传至今呢? 古人云三十而立,可朱震亨师从名医时已43岁了。 那年他从浙江八华山出发,渡过钱塘江,到了苏州,后来又到了安徽,再辗转到南京,兜兜转...
对于一些特殊病人,朱震亨甚至不需要开药,就能治好患者的顽疾。朱震亨巧妙的治病手段 当时有一个女子身患重病,父亲四处寻访名医,都无法治愈她的疾病。女子日渐消瘦,眼看就要香消玉殒,父亲终于请来了朱震亨。朱震亨为女子把脉后,二话没说,抬手就给了女子三巴掌,怒骂道:“你红杏出墙,还装病在床?”女子被...
朱震亨,字彦修,元代著名医学家。婺州义乌(今浙江省义乌县)人,生活于公元1281~1358年(元朝至元十八年~至正十八年),因世居丹溪,故学者尊称之为丹溪翁。丹溪自幼好学,日记千言,文章词赋一挥而就。年三十因母患脾病,始读《素问》,而知医术。三十六岁始从朱熹四传弟子许慊学习理学,四十岁时,因许氏病...
朱震亨 一、生平简介 朱震亨,字彦修,元代著名医学家,浙 江义乌人,元至元十八年至至正十八年(公元1281—1358年),享年78岁,因世居丹溪,故尊称为丹溪翁。自幼好学,日记千言,文章辞赋一挥而就。三十岁时,因母亲患脾疼证,始自学医,三十六岁到八华山师从许谦习理学。四十岁时因许氏病久卧床勉其学医,...
朱震亨,字彦修,号丹溪,是元代著名的医学家,被誉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尤其在内科杂病方面有着独到的见解和贡献。他生于一个书香门第,却毅然选择了医学这条道路,致力于研究人体生理病理,寻求治疗疾病的有效方法。朱震亨的医学思想深受刘完素、张从正、李东垣等人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