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迈先则在地下工作中默默耕耘,为抗日救亡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1938年,朱自清收到了一封家乡来的信,信中告知家中失窃,但幸运的是,人平安无事。令朱自清担忧的是,他已经一年多没有收到朱迈先的消息了。直到一个朱迈先的朋友从延安回来,告诉朱自清朱迈先并没有在那里,他也和他的朋友都没有收到朱迈先的...
北平岁月为朱自清带来了欢乐时光,他得以与长子朱迈先增进亲情。正是在这段日子里,他创作了散文《儿女》,其中描绘了那个常赖在父亲背上的"蜗牛壳阿九",正是其子朱迈先的生动写照。长期与父亲分离的生活环境,使朱迈先更易接纳自由思潮与创新理念,其中朱先生的思想对其影响最为深远。在北平崇德中学就读期间,朱...
同年10月,朱自清收到了一封来自长子的来信,朱迈先告知了失联一年多的境况,并附言:“甚快意。”1940年,三十一军顺利收复龙州,两年后,朱迈先调防广西南宁,两年又两年,桂柳会战损伤惨重,桂林失守,朱迈先调往新十九师,因“法子多,办事牢靠”,受到蒋雄赏识,在他部下任政治科中校科长。不久,他和南宁地区...
朱迈先也只能跟着朱自清的父亲共同生活,但屋漏偏逢连夜雨,不久之后,朱迈先的母亲突然离世,这让原本疏远的父子关系便少了联系,并且,母亲离世后不久,朱自清在北京就再婚,从此朱迈先和父亲朱自清的联系基本上等于断联。上个世纪20年代的中国,交通方式和联络方式并不发达,朱家父子在此后长达近十年里都未曾联系...
朱自清之子朱迈先(前排左三)投身抗日救亡运动 1929年11月26日,朱自清先生的原配夫人武仲谦病逝于扬州,留下三子三女,最大的儿子叫朱迈先,小名九儿、阿九。朱自清早年的散文《儿女》中曾提到这个让他年纪轻轻就背上“蜗牛壳”的头生子,说“阿九是喜欢读书的孩子。他爱看《水浒》,《西游记》,《三侠五义》,...
然而,他的长子朱迈先,其人生轨迹却与父亲的文学光芒截然不同,充满了坎坷与波折,最终以一种令人痛心的方式落幕,背后的故事,值得我们细细探寻。一、书香门第中的成长 1918 年,朱迈先出生于浙江温州,彼时的朱自清,正处于文学创作的起步阶段,在温州师范学校任教。朱迈先的降临,为这个充满书香气息的家庭带来了...
朱迈先只能和朱自清的老爸一块过日子。可真是祸不单行,没多久,他老妈就走了,这让本就不咋亲近的父子俩更没啥来往了。而且,老妈走后没多久,朱自清在北京又成了家。打那以后,朱迈先和他爸朱自清就基本上没啥联系了。上世纪20年代,咱们中国的交通和通讯手段都挺落后,朱家爷俩有近十年的时间都没怎么联系...
朱迈先,作为朱自清的长子,自幼在浓厚的文化氛围与爱国思想的熏陶下成长。父亲的言传身教,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他的人生道路,使他早早便在心中种下了爱国的种子。青年时期的朱迈先,怀揣着满腔的热血与抱负,积极投身于抗日救亡的伟大事业。他凭借着扎实的学识与出众的才华,成为了抗日宣传战线上的一员猛将。他...
朱迈先是著名作家朱自清的儿子,但他选择了一条与父亲截然不同的道路。18岁时,他加入了共产党,开启了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在历史的洪流中,他坚定地选择了自己的信仰,并为抗日救亡和民族解放贡献了巨大的力量。然而,命运对他极为残酷。1951年,他被错判并被枪决,留下了年轻的妻子和三个年幼的孩子。30...
朱迈先是江苏扬州人,生于1918年,其实朱迈先一开始并不受父亲朱自清的待见,因为朱迈先出生的时候还是朱自清正在求学上进的时候,他觉得朱迈先的到来会对他产生影响,之后的朱迈先就被留在了父母家中进行照看。童年时期的朱迈先过得并不是很好,因为朱家早就没落了,1948年父亲朱自清在北京去世,据悉当时朱自清看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