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军都督陈其美以议事为名,将钱业会商处总董朱五楼软禁。钱业同业闻讯,深感震惊。为恢复朱五楼自由,各存款钱庄多次磋商,提出若要核发道库存款,须由朱葆三出面具名。即要求朱葆三出面担保。此后便有“道台一颗印,不及朱葆三一封信”的美誉。朱葆三也答应,如果有外人干预,由沪军都督府负责,务必不使钱庄受损受累。
这是在清末民初的上海滩广为流传的一句话,评价的是近代上海工商界领袖——朱葆三。 朱葆三,名佩珍,字葆三(1848~1926年),1848 年,朱葆三出生于浙江定海的一个小军官家庭。他的一生开办了四、五十家工商实业、银行等,其中有两家还是中外合资公司,涉及制造业、航运业、金融业、保险业和公用事业等领域。 (...
此时的朱葆三在上海的华人商界中颇有名望,一些外国洋行为了抬高身价,就聘请朱葆三做洋行的买办。此后,朱葆三的几个儿子都成为洋行买办,朱葆三也因此被称为“买办中的买办”。 朱葆三陆续投资创办了兴业银行、四明银行、轮船公司、中兴面粉厂、华安人寿保险公司、广州自来水公司及上海《新闻报》等企业。短短几年,...
1926年9月2日,一位实业大亨在上海病逝,上海法租界公董局破例以他的名字命名了一条马路,来纪念他对当时社会所作的贡献。这也是上海租界内第一条以中国人命名的马路。这个实业大亨就是曾任上海总商会会长的黄岩人朱葆三,这条马路就是“朱...
朱葆三在辛亥时期,担任沪军都督府财政部长,使沪军都督府渡过财政危机。 朱葆三晚年致力于兴办教育和社会公益事业。参与创办同济大学;创办定海公学、尚义学校、宁波益智学校等教育事业。先后创办和投资的社会福利事业有中国红十字会、华洋义赈灾会、济良所、广义善堂、...
朱葆三后裔朱全卿、朱原卿,《朱葆三史料集》的编写者及上海、舟山、宁波三地的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活动。 外界对朱葆三挺感兴趣 《向东是大海》中有他的影子 朱葆三(1848-1926),名佩珍,以字行,宁波府定海县(今舟山)人,是近代早期宁波帮的重要人物。他生于军旅家庭,早年赴上海学生意,以勤敏、朴诚...
在上海的法租界,有一条名为“朱葆三路”的小街道,它的名字源自宁波帮的巨擘朱葆三。1922年,公董局为了感谢朱葆三对法租界的贡献,将爱多亚路(今延安东路)与法大马路(今金陵东路)之间的永兴街命名为朱葆三路(今溪口路)。这条路全长不到一百米,却成了上海著名的酒吧街。当时,这里聚集了许多歌舞酒吧,吸引了大量外...
朱子奎从出生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再加上朱葆三的言传身教,使朱子奎从小就知道了做人不但要讲诚信和善良,还要有骨气。朱子奎还是在读书的时候,他就参加了由父亲发起的一次爱国行动。那时候,法国人在上海复兴公园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华人与狗不得入内”。朱子奎每次放学回家路过此地看着在中国的土地上,...
朱葆三,近代中国银行保险业的重要资本家,本名佩珍,以字行世。他出生于1848年3月11日,清道光二十八年二月初七,浙江定海。十四岁起,他便在沪州一家五金店担任学徒,十七岁时已晋升为总帐房和营业主任,三年后进一步成为经理。1878年,朱葆三自立慎裕五金店,并开设新裕商行,涉足进出口贸易。后来,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