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工程院院士、云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朱有勇院士的“水稻上山”引发热议有人质疑不切实际有人说产量不可能那么高更有“破坏生态”“瞎折腾”的斥责面对非议他始终不予置评6月30日朱有勇打破沉默在他推广种植水稻的山地上接受了专访朱有勇:应该到实地来看一看,不能颠倒黑白网络有人将毁林造田的不相干视频,移花接...
7月25日至27日,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带领团队,深入临翔区马台乡、小道河林场调研旱地优质稻、林下中药材种植情况。 2024年起,在朱有勇团队的帮扶指导下,临翔区在马台乡马台村开展旱地优质稻种植示范。入伏之后,马台村示范田的旱地优质稻长势...
两年前的 5 月,院士朱有勇以“中国农业大学校友”的身份,走进农大“名家论坛”。 两小时,朱有勇以《一个“农民教授”的科研经历》为题,分享了学习、科研、生活等方面的感悟。现场座无虚席,师生无不翘首聆听。 这已不是朱有勇第一次做客中国农业大学...
这些年,只要提起“朱有勇”的名字,许多人就会想起“土豆”。 4年前,朱有勇把老乡种出来的土豆带到人民大会堂现场推广。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他,因此收获了“土豆院士”的称号。 如果你曾在云南省澜沧县的农田里看见他,或许认不得这是一个“院士”。他时常头顶草帽,卷了半边裤腿,扛着锄头,脖子上还搭一条毛巾,吧嗒...
2015年,中国工程院确定了澜沧县作为院士专家科技扶贫点,近60岁的朱有勇院士自告奋勇来到这里,并在竹塘乡建起了“院士小院”。小院里常常挤满从周边村子赶来的农民,他们希望院士为自家的庄稼产量出谋划策。李福心想,“原来院士是和农民一起种地的人”。“这里曾经是一个不该贫困却又很贫困的地方。”朱有勇回忆,...
央广网北京11月2日消息(记者 卜叶)今年秋天,云南澜沧的旱地水稻迎来丰收。这些旱地水稻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有勇团队数十年攻关的成果。 视频来源:中国工程院 2015年,朱有勇响应国家号召,扎根云南澜沧,带领当地农户脱贫致富。八年来,朱有勇团队先后在当地推广几十项技术先进农业技术,冬季马铃薯、林下三七、旱地水稻等相继...
↑6月30日,朱有勇院士在澜沧县竹塘乡蒿枝坝旱地水稻种植示范基地 朱有勇被称为“农民院士”。“水稻上山”是一种杂交稻雨养旱种的栽培技术,即把“山下水田”的杂交稻品种引到“山上旱地”种植,不用泡田,不用育秧插秧。朱有勇是中国工程院派驻云南省澜沧县蒿枝坝村科技特派员,“水稻上山”技术由朱有勇团队...
沃野生金,稻谷飘香。在中和营镇,朱有勇与其团队的水稻旱地种植试验田迎来丰收。2022年5月,朱有勇带领团队首次在中和营镇开展了水稻旱地种植,试验田预计每亩产量能达到500公斤,本次实测产量超出预期产量。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朱有勇在党代表通道上讲起了水稻旱地种植的新技术,将水稻旱地种植栽种模式推介给了全国的农民...
如今,这一发现已在国内外3亿多亩土地上推广运用,朱有勇也将其研究对象从水稻扩展至玉米、葡萄等。他说:“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农民和农村有着天然情结,他们需要什么我就应该去研究什么。” 走出“象牙塔”,成果惠大众 朱有勇出名了,很多单位、公司慕名而来高薪聘请,甚至开出上千万元的价格买断相关成果,朱有勇一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