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拾遗》,古代中医药学著作,清代医学家赵学敏编著,成书于乾隆三十年(1765年),时距《本草纲目》刊行已近两百年。其书以拾《本草纲目》之遗为目的,共十卷,载药921种,其中《本草纲目》未收载的有716种,包含了不少民间药材,如冬虫夏草、鸦胆子、太子参等,以及一些外来药品,如金鸡纳(喹啉)、日精油、香草、...
《本草纲目拾遗》,药学著作。十卷。清.赵学敏撰。刊于1765年。本书收录《本草纲目》一书所未载,或已载而未备,或虽备而有误的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石、草、木、藤、花、果、诸谷、诸蔬、器用、禽、兽、鳞、介、虫等18类共921种(包括附记药品205种)。其中新增716种为《本草纲目》所未载;161种...
最新更新 第59章 虫部(3):清赵学敏撰。此书撰于1765年,刊于1864年,共10卷,分18部,其中716种药物《本草纲目》未记载,加已载而需予补充药物共921种,其为补充《本草纲目》的著作,故名《本草纲目拾遗》。《本草纲目拾遗》引用参考多种文献资料,结合临床经验及采
《本草纲目拾遗》是清代著名药学家赵学敏于公元1765年(清乾隆30年)编著的一部本草学巨著。此书旨在拾《本草纲目》之遗,对明代李时珍所著的《本草纲目》进行补充和订正。全书共分为10卷,详细记载了921种药物,其中《本草纲目》未收载的药物多达716种,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药物学内容。赵学敏在...
《本草纲目拾遗》,古代汉族药学著作。赵学敏编著于(公元1765年,清乾隆30年)。该书是在《本草纲目》刊行100余年之后编著的。其目的是拾《本草纲目》之遗。全书共10卷,载药921种,其中《本草纲目》未收载的有716种,绝大部分是民间药,如冬虫夏草、鸦胆子、太子参等,还有一些外来药品,如金鸡纳(喹啉)、日精油、香草、...
《本草纲目拾遗》诸谷部 (十五种附十九种) 沙米 延绥镇志∶苗茎如麻,叶类艾而稍圆,有刺,高尺许,生子成房,粒细如黍,杵去皮,用羊羹作食,服之不饥,边外名黍喇棘。瀚海记∶沙蓬米,凡沙地皆有之,鄂尔多斯所产尤多,枝叶丛生如蓬,米似胡麻而小,性暖,益脾胃,易于消化,好吐者多食有益,作为粥,滑腻可...
此书撰于1765年,刊于1864年,共10卷,分18部,其中716种药物《本草纲目》未记载,加已载而需予补充药物共921种,其为补充《本草纲目》的著作,故名《本草纲目拾遗》。《本草纲目拾遗》引用参考多种文献资料,结合临床经验及采、种草药予以介绍,参照《本草纲目》体例编撰,较之多出藤、花二部,书前首列“正误”。全书...
本草纲目拾遗 1# 1765年(乾隆三十年)清代杰出的药物学家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问世。这是在李时珍《本草纲目》之后又一部药学巨著,代表了清代本草学的最高成就。 赵学敏辑著《本草纲目拾遗》的目的在于拾遗补正《本草纲目》。赵学敏对于生物界的物种演变,做过细致的观察,已经具备了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赵学敏具有这样...
本草纲目拾遗 赵学敏 著 更新时间 2015-11-24 17:33:23 正文卷·共59章 免费 第1章 小序 第2章 水部(1) 第3章 水部(2) 第4章 火部(1) 第5章 火部(2) 第6章 火部(3) 第7章 土部 第8章 金部 第9章 石部(1) 第10章 石部(2) 第11章 草部上(1) 第12章 草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