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寂禅师受具足戒后就开始"走江湖",到各地寻师参方。 咸通年间初,洞山良价在江西洞山弘扬其独创的"洞上宗风",受四方赞扬,于是本寂禅师便前往江西,参学洞山良价门下。 洞山良价称赞本寂禅师德行高超,非常器重他,便收本寂为徒,为首席弟子。本寂禅师在洞山悟禅数年,悟入之后,得洞山良价传授洞上宗旨。 开山...
本寂禅师受具足戒后就开始"走江湖",到各地寻师参方。 咸通年间初,洞山良价在江西洞山弘扬其独创的"洞上宗风",受四方赞扬,于是本寂禅师便前往江西,参学洞山良价门下。 洞山良价称赞本寂禅师德行高超,非常器重他,便收本寂为徒,为首席弟子。本寂禅师在洞山悟禅数年,悟入之后,得洞山良价传授洞上宗旨。 开山...
曹山本寂禅师,法号本寂,是唐代著名的禅宗大师,属曹洞宗创始人之一,与洞山良价禅师并称,共同奠定了曹洞宗的理论基础。其禅法要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五位君臣:曹山本寂禅师发展了洞山良价所创的“...
本寂禅师和妙应禅师就是晚唐二位颇有名气的高僧。本寂和妙应在发展莆田和福建寺庙文化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寂,俗姓黄,名崇精,唐文宗开成五年(公元840年)生于涵江黄巷,“幼习儒业,博闻强记。”青年时,即志慕云林。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19岁的黄崇精就离家到福州灵石寺学禅6年,取法名耽...
本寂禅师弟子过百,信徒数千,知名的法嗣有14位:洞山道延、南丰金峰从志、曹山慧霞、光慧、了如、了悟、元悟、羌慧智炬、智静,鹿门处真、草庵法义,阿育王寺弘通、华光范、广利容、布水岩、小溪行传,四川西禅、韶州华严。 唐天复元年(901)六月十六日,焚香宴坐而化,62岁的本寂圆寂,葬于曹山寺西百步的凤...
曹山本寂(又称本寂禅师),是唐代禅宗的重要人物,与洞山良价共创曹洞宗,该宗派以其独特的禅法体系,尤其是“五位君臣”和“偏正回互”等教法闻名。曹洞宗强调禅修的渐进性和日常生活的禅机,提倡在日常活动中体悟佛法,这为现代生活提供了多方面的启示: 1. 生活即禅:曹洞宗认为禅并非脱离生活的抽象概念,而是融入日常...
曹山本寂禅师《示纸衣..《示纸衣道者颂》觉性圆明无相身,莫将知见妄疏亲。念异便于玄体昧,心差不与道为邻。情分万法沉前境,识鉴多端丧本真。如是句中全晓会,了然无事昔时人。
曹山本寂禅师摘自:五灯会元 - 宋·普济抚州曹山本寂禅师,泉州莆田黄氏子。少业儒,年十九,往福州灵石出家,二十五登戒。寻谒洞山,山问:「阇黎名甚么?」师曰:「本寂。」山曰:「那个[渐/耳]!」师曰:「不名本寂。」山深器之。自此入室,盘桓数载,乃辞去。山遂密授洞上宗旨,复问曰:「子向甚么处去?」...
又如黧奴白牯,兀兀无知,始与理相应。然本寂之体,非同无情,而是能生种种妙用,弘法利生,无事不办。若但知体寂,不知用有,便入死寂,不能解脱,大悟底地人,当于空寂体上起诸妙用,如死中得活。 有僧问:灵衣不挂时如何?山曰:曹山孝满。问:满后如何?山曰:曹山好颠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