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靖西市文化馆壯族曲藝「末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申報片。版權:中國廣西壯族自治區靖西市文化馆 (2019年10月摄制)末倫即壯語mot lan之漢字記音,脫胎於廣西德靖台地佒壯族群的靈媒信仰儀式坐唱「末」(mot),可以說是壯族最成熟的曲藝形式之一。202
壮族文化中,一种特殊的曲调被民间称为“末伦”,这是壮族巫婆在跳神仪式中演唱的独特艺术形式。末伦,源于壮语的汉字记音,其实质是一种民间说唱艺术。主要分为靖西末伦和德保末伦,后者又分为北路调和南路调两个流派。"末"在壮语中意指巫师,而"伦"则有叙述和讨论的含义,是巫师讲述故事时的特定唱调...
末伦是一种以唱为主、以说为辅、说唱结合的民间曲艺,以壮语南部方言为载体,以诗体语言和叙事方式来演绎。末伦是靖西市现存的流传较广泛、民众参与度较高的传统曲艺项目。 2021年,经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靖西市申报,末伦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壮族曲艺:末伦 末伦,又称莫伦,主要流行于靖西、德保、那坡、天等、大新等县,约有二百多年历史。在壮语南部方言中“末”亦即“巫”,指的是“巫调”,“伦”即叙述,包含有“伦说”的意思。末伦大体 分为靖西末伦和德保末伦两种。靖西末伦又分为上甲调和下甲调;德保末伦又分为生末伦和熟末伦。 末伦来源于“巫调...
靖西壮族末伦简介"末伦”是壮语南部方言德靖土语“央”话的汉字记音,壮文写作Modlaenz。“末”的原义是“蚂蚁”,也是当地一类民间宗教仪式的名称,汉语通常译为“巫”;“伦”含有“论”之意,按靖西壮话读音可解释为“讲述故事或叙说事情",按德保壮话的读音则可解释为“缜密的”或“不停顿地",含有“轮番地...
百城百艺 非遗名录|来自壮族的艺曲——末伦 壮族曲艺。又名莫伦、巫伦。脱胎于民间宗教的巫调。一般单人自弹三弦说唱。主要流行于广西靖西、德保两县,传及那坡、天等、大新、田阳、田东、龙州等县部分地区。2021年5月2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靖西市申报的末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
末伦唱词的唱本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日常生活、历史故事和戏剧情节。比如,《夜夜听鸡啼》描绘夜晚的宁静与远方的呼唤,《送郎出征》则传达出离别的深情与战争的壮志,《吴忠的故事》讲述着历史人物的传奇,而《毛红玉音》和《二度梅》则是深入细致的情感叙事,《十朋》则是对友情和亲情的生动刻画。这...
壮族的末伦曲种是一种富有特色的音乐形式,它主要分为两个不同的曲式,即上甲末伦和下甲末伦。上甲末伦主要流传于靖西县城以北,包括德保大部和天等县部分乡镇,其音乐调式属于宫调式。每一段的开头都以“哎”起音,结尾则以“哝呀罗”或“背呀罗”收束。这一曲风以其淳朴的宫调和深情的演唱,深深...
2020年12月18日,我国文旅部非遗司公布了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广西列入其中的有18个项目,包括壮族曲艺“末伦”(申报地区为靖西市),它的申报书和申报片解说词就是由我来主笔的。看到这个消息,我自然是欣喜。不过,看到整个公布名单,也感到一半遗憾,因为靖西市的另外一个申报项目端午...
末伦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上选择浏览(共2个义项) ·艺术学 ·曲艺学 首页 末伦 /molun/ 最后更新 2023-05-17 浏览34次中国壮族传统曲艺曲种之一。又译莫伦。 英文名称 molun 又译 莫伦 所属学科 音乐总编委会 学科编委会 关于我们 三版介绍 版权所有 © 2021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Copyright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