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集未名四杰的事迹200字 未名四杰指的是韦素园、台静农、李霁野、韦丛芜四人。他们四人都是文学社团未名社的成员。 韦素园 韦素园(1902年6月18日-1932年8月1日又名漱园,安徽六安叶集人,未名社成员。韦素园一生勤于文学翻译,译著有俄国果戈理小说《外套》、俄国短篇小说集《最后的光芒》、北欧诗歌小品集《黄花集》...
🌱未名四杰:六安的文学与革命力量🚩 📚 韦素园、台静农、韦丛芜、李霁野,这四位来自六安市叶集区的青年才俊,因同乡情谊和相似的经历与成就,被后人誉为“未名四杰”。📖 未名社成立后,鲁迅南下闽粤、上海,曹靖华远赴苏联,李霁野、台静农、韦素园、韦丛芜则成为未名社的骨干力量。在鲁迅的扶持和培养下,他们积极...
“未名四杰”的文学成就与贡献 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初,从安徽省霍邱县的叶集镇同时走出了台静农、韦素园、韦从芜、李霁野四位文人,他们齐聚到鲁迅先生麾下,成为五四后期重要文学社团未名社的主力军,史称“未名四杰”。他们在鲁迅的扶持和培养下,积极从事苏俄文学翻译和新文学创作活动,各自成就了一番文学事业。 对于这样一...
1904年4月6日,李霁野出生在安徽省霍邱县。1923年春天,当时只有19岁的李霁野前往北京,投奔他的同乡韦素园,在那个时候他万万没有想到他将会与鲁迅先生结下一段影响其一生的缘分,他也绝不会想到,未来他会与同乡韦素园及另外两人被人称为“未名四杰”。 李霁野画像 葛...
韦丛芜(1905—1978),原名韦崇武,又名韦立人、韦若愚,安徽霍邱(今六安市叶集区)人。未名社成员,翻译家、作家。 韦丛芜是韦素园的弟弟。他从阜阳安徽第三师范学校毕业后,前往安庆,与李霁野合办《评议报》的《微光周刊》和《皖报》的《微光副刊》,宣传新文化。
未名四杰 未名四杰 1925年8月,在鲁迅倡导下,文学社团未名社在北京成立,并编辑出版了《莽原》、《未名》半月刊。未名社的六名成员,除鲁迅和曹靖华外,韦素园、台静农、李霁野、韦丛芜都是霍邱叶集人。不久,鲁迅到厦门任教,曹靖华去苏联留学,韦素园等四人实际成了未名社的骨干,后人称为“未名四杰”。韦素园(1902—1932...
【未名社与安徽霍邱叶集“未名四杰”】在现代文学史上,安徽霍邱是一个令人瞩目的文化现象,霍邱叶集的“未名四杰”韦素园、李霁野、台静农、韦丛芜,更在现代文学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1924年的秋天,霍邱叶集的韦素园、台静农、李霁野、韦丛芜、张日寒先后到达北平,他们一边求学,一边谋生。这期间,鲁迅在北京世界语专门...
您想了解的是关于叶集“未名四杰”的事迹吗?以下是对他们详细事迹的介绍: 叶集“未名四杰”简介 叶集“未名四杰”指的是韦素园、台静农、李霁野、韦丛芜四位从叶集走出的文学家和翻译家。1925年,他们齐聚鲁迅先生麾下,成为未名社的重要成员,后来各自在文学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韦素园(1902~1932) 生平与背景:韦素园...
其中韦素园、李霁野、台静农、韦丛芜4人皆六安叶集籍作家,因称叶集“未名四杰”。未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