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音译作萨迦耶见、飒迦耶见、萨迦邪见。意译作虚伪身见、坏身见、移转身见。为五见之一,十随眠之一。即认为身为五蕴之集合,而五蕴之法体实有,故缘五取蕴,而执着于我及我所为实有等之妄见,称为有身见。为说一切有部所立。(参阅‘五见’1099、‘萨迦耶见’6600)更多:https://www.bmcx.com/...
二十种有身见 (一)二十身见 “异我、非我、我所、我的”同义。比如,对于色来说:即 1.以色为「我」,其他四蕴就是「我所」, 2.以色为「我所」,其他四蕴即为「我」, 3.其他四蕴是我,以「我」在色中(色中我、我在色), 4.其他四蕴是我,以色在「我中」(我中色、色在我), ...
我想了一下,大致有三种可能 1.萨迦耶是音译,身见与我见是两种并行不悖的意译。 2.我见是能见,...
法身者,无有形段,非有青黄赤白,无一切相貌,非肉眼能见,所以才说「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如来所说的身相,只是随缘而说,不能因为是佛说的,就认为身相是实有,然后就执着于有这个身相,所以才说「即非身相」。所以这里的「如来所说身相」,是“不变随缘”之说,重...
能够看住自己的身口意就是修行,也是最好的修行。真正的修行就是看住自己的念头。除魔境——先无住。欲平天下——先平自己的心。物不自物——因心生物。性无形相——非用不露。心不自心——因物见心。纵然有种子(因),如果不给它机会(缘)也不会成熟。好比种子不遇到阳光、水份、土壤绝对不可能开花...
什么是“有身”呢?五取蕴就是“有身”。 什么是“有身见”呢?认为五蕴是我;或认为五蕴是我的;或认为其中一蕴是我,其它蕴是我的;或我在其它蕴中;或其它蕴在我中,这些见解就是“有身见”。 如果将五蕴和五取蕴比喻成无主和有主的房子的话,那“有身见”就像是主人对房子的拥有、宣称或认主。当人们认...
此句出自杜牧诗作《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全诗为:百感中来不自由,角声孤起夕阳楼。碧山终日思无尽,芳草何年恨即休?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睫在眼前长不见”,一作“睫在眼前犹不见”,典出《韩非子·喻老》:“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
名“滴翠轩”,亭中有黄庭坚的石碑刻像,他赞自像说:“似僧有发,似俗脱尘。作梦中梦,悟身外身。”清朝的一位进士说道“书到今生读已迟”看来是有他的道理,一个人会不会读书,具不具备读书的天赋是早已决定了的,一个人会读书可能是他前世已经读过了很多书,今生才会一读就懂,过目不忘。
像这样的大人物才是真正厉害的人,他完全不需要身份感,因为大家都知道了他是有多么优秀,多么值得尊敬。网上看到一句话,挺有感触的:“见过更大的世界的人,往往更谦逊;见过的东西越多,反而越朴素,没有身份感。”事实上真是这样,当一个人见过了世面之后很多东西他就不在乎了,他也明白了这就是身外之物,...
如果我们的理解没有出现偏差,禅宗一直强调的“见性成佛”指的是圆满了三身的佛,那禅宗的“佛”与密宗的“佛”就无甚差别。如果按目前普遍的理解,大家都觉得禅宗的“佛”重点指的是心性本体意义层次上的“佛”,是说一切众生都本具佛性,而非过多强调修行者必须真正获得相好圆满的色身,那这样的“佛”就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