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的中国豆瓣评分:7.3 简介:※钩稽历史深处的“演说”※寻找“触摸历史”的入口※陈平原教授人文史研究新近力作【编辑推荐】演说,是现代中国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而这声音的背后,有人、有文、有思想、有时代。虽然相较于文字,声音
本吧热帖: 1-亲们,既然来了,就签个到吧! 2-叶,倩彤叶,倩彤 3-[公告]关于撤销 尖山吧 吧主管理权限的说明 4-听中国的声音 5-《三生三世十里桃花》 6-神秘房子 7-听了《让青春继续》不过瘾,直接看书了。 8-天使不在线(二) 9-我来了 10-马年大吉
陈平原的新著《有声的中国:演说的魅力及其可能性》(以下简称《有声的中国》)便聚焦“演说”如何与为何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迅速崛起,进而深刻介入与影响了现代中国的展开,并且作为百年时风与世运的见证。 《有声的中国》正文凡五章,《演说之于现代中国》交代了整项研究的缘起、思路与追求,《晚清画报中的声...
陈平原教授的这部新作,可以说是一次特殊的探索:通过钩稽“演说”的变化,兼及阅读(文字)、倾听(声音)与观看(图像)三种触摸历史的路径,呈现出一个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现代中国,也借以透视整个时代的政治与文化氛围。 【内容简介】 作为“传播文明三利器”之一,演说在晚清的兴起,令人瞩目。整个20世纪中国,但凡有效的...
成为“有声的中国”,将古文变为白话固然重要,同时还需借助另一个“利器”——演讲。在20世纪的中国,有效的思想启蒙或广泛的社会动员,都离不开“演说”这一利器。如著名诗人、学者、爱国民主战士闻一多先生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发表的著名的“最后一次演讲”。“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慷慨激昂...
与“无声的中国”相对,演说成为“有声的中国”的象征——这也是北京大学教授陈平原新书《有声的中国》的书名。在陈平原看来:“演说的魅力及其可能性,乃一时代社会是否活跃、政治是否开明、学术是否繁荣的重要表征”。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视野最宽阔的研究者之一,陈平原的研究领域跨越文字、图像、都市、声音等多个领域...
《有声的中国:演说的魅力及其可能性》陈平原 著 商务印书馆 十多年前,我为拙著《触摸历史与进入五四》(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撰写导言,其中提及:“所谓‘触摸历史’,不外是借助细节,重建现场;借助文本,钩沉思想;借助个案,呈现进程。讨论的对象,包括有形的游行、杂志、大学、诗文集,也包括无形的思想...
《有声的中国:演说的魅力及其可能性》阅读推荐: 在历史的长河中,声音往往具有穿透时光的力量,而演说,则是其中最为激荡人心的一种表达方式。陈平原教授的《有声的中国:演说的魅力及其可能性》一书,宛如一把钥匙,为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向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变迁的大门。
本次工作坊以陈平原教授的新著《有声的中国:演说的魅力及其可能性》的出版为契机,邀请中国现代文学、古代文学、文艺理论、文化研究、近代史等专业的中青年学者,从跨学科、跨媒介、长时段的视野,共同探索声音研究的多重可能性。 人文史及声音研究 主旨演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