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介绍,近年来,我国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体系日趋完善,基础研究与前沿技术创新取得积极进展。比如,主导完成了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主要农作物基因组的测序或重测序。在育种技术方面,水稻等杂种优势利用技术国际领跑,攻克小麦染色体工程技术难题,分子标记技术已经在主要农作物广泛应用。基础研究是...
今年,生物育种技术专业正式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北京农学院、大连海洋大学、新疆农业大学将开设这项专业。手握未来,生物育种,成为培育绿色高产的新希望。一粒良种,千粒好粮。培育一粒性状优良的种子,事关粮丰、民安、国富。随着科技发展,现代育种正从传统杂交育种向生物育种加速迈进,借助基因技...
未来,有望创建通用型跨作物单倍体快速育种技术体系,进一步引领作物育种的发展方向,实现让更多作物育种坐“高铁”的梦想,继而为我国种业科技创新和振兴赋予强大新动能。
今年24种本科新专业纳入2024年高考招生,今天带您来看——生物育种技术专业。 种子是现代农业的“芯片”,种业是国家战略性核心产业。当下我国在种业上面临亟待破解的“卡脖子”难题,突破种源瓶颈,打赢种业翻身仗,人才培养和储备是关键。 今年,生物育种技术专业正式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新专业名单。北京农学院...
本培养具有良好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扎实遗传育种、生物学、生产与质量控制、政策法规等理论和知识基础,掌握现代农作物和动物“育繁推”体系各环节技术与技能,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能够从事教学与科研、生产与推广、经营与管理等工作,胜任现代作物种业、动物种业的复合应用型新农科人才。二、新农科人才培养...
分子育种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基因组学工具对植物或动物进行育种改良的科学方法。与传统育种方法不同,分子育种通过识别和利用与优良性状相关的特定基因或标记,能够更快速、精确地进行改良。利用基因组学技术识别与目标性状相关的基因或基因组标记。通过分子标记(如SNP、SSR等)辅助选择具有优良基因型的个体,加速育种进程...
近年来,以CRISPR/Cas9为代表的基因组编辑技术与单倍体技术的高度融合,在玉米、小麦、水稻、大麦等农作物中都精准创制出优良的单倍体诱导系,并在短时间内(两个世代)获得不同遗传背景的纯合自交系,极大地提升了农作物育种精准化、高效化和规模化的转型升级,成为生物育种技术发展的新引擎。目前大多数作物,特别是...
“随着前沿育种技术与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生物育种正由经验育种、常规育种向智能育种方向发展。”中国科学院院士、崖州湾国家实验室主任李家洋表示,当前全球种业已进入密集创新和产业变革时代,智能设计育种成为未来竞争制高点。 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介绍,近年来,我国种质资源...
据了解,数字化种猪育种技术体系研发由国家生猪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陈瑶生牵头,以中山大学、华南农业大学等国内知名猪育种专家为核心,组建了近百人的专业育种技术研发和服务团队,通过广东艾佩克科技有限公司实施创建了公共育种服务平台,开展商业化种猪育种技术服务。此次该技术获得在全国推广,不仅填补了我国数字化生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