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日,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内分泌科洪天配/魏蕊团队在Metabolism在线发表胰岛功能调控的最新研究成果,论文题目为“Fam3a-mediated prohormone convertase switch in α-cells regulates pancreatic GLP-1 production in an Nr4a2-Foxa2-dependent manner”...
在富镍正极材料中,构建有序超结构,调制材料颗粒形貌,优化充放电过程中的应力应变特性,相关成果以“Ultrahigh-nickel layered cathode with cycling stability for sustainable lithium-ion batteries”为题,于2024年7月23日发表于Nature Sustainability。在锰基富...
我国科研新成果!量子直接通信有望进入实际应用 记者2月22日从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获悉,我国科研团队提出了单向量子直接通信理论,并成功研制出实用化系统,创造了在104.8km标准光纤通信实验测试中连续168小时、速率为2.38kbps的稳定传输纪录,量子直接通信从理论构想迈向实际应用阶段。此项研究由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
该研究深入探讨了电化学界面反应中的第三种“电荷存储聚集反应”机制,进一步深化了对多硫化物转化过程及其如何影响电池表面和界面反应动力学的理解。这些发现为下一代锂硫电池的设计提供了重要指导和理论基础。这些成果充分展示了我国科研人员在各个领域的深入探索和创新突破,为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整体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南科大已有7项成果在 《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国际顶尖期刊上发表 并有1项成果入选 “2023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科技浪潮滚滚而来 新的“科学的春天”已经到来 南科大紧密围绕服务高质量发展 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八项科研成果主图 1月5日 化学系刘柳副教授团队在Science发文揭秘反电子...
量子通信技术的领军:中国发射的首个量子科学卫星“墨子号”将中国推到了量子通信技术的前沿。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崛起:中国在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中速度惊人,产业规模日益增长,技术广泛被行业应用。生物科技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在工业生物技术等领域,中国实现了多项技术革新,如干细胞研究、精准医疗和基因编辑技术。新...
近日,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与过程研究所的科研团队研发出一种新型材料——ZMQ-1分子筛,解决了传统材料无法处理“大分子”的难题,在促进化工生产更加绿色、高效等方面有广阔应用前景。该成果北京时间12月12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发表。分子筛是一种像“筛子”一样可以筛选特定分子的材料,目前被广泛地应用于化工...
2023-2024年中国十大世界级科研成果展 中国科学技术的兴起:中国十大科学研究成就2023-2024年度将揭晓 近两年来,中国在科学和技术上所获得的巨大成功,使它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之一,下面是几个引人注目的进展:中国的高铁科技一直在发展:中国高铁的运行里程和运行速率都是世界第一,这是它引领着全世界高铁发展的...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谢旗领衔的8家单位科研团队联合攻关,在粮食作物耐盐碱领域取得重要突破。通过对耐盐碱差异大的高粱资源全基因组大数据进行关联分析,研究团队发现一个主效耐碱相关基因AT1,编码G蛋白亚基。不同的AT1基因突变型在调控这一过程中发挥决定作用,为作物耐碱理论研究提供了新视角。研究还发现...
新成果!祝贺我国高校科研团队 我国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可去除水中99.8%微塑料的新型材料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邓红兵教授团队和华中科技大学周雪教授团队研制了一种可重复使用、可生物降解的新型全生物质纤维海绵,其首次使用时可吸附水中99.8%的微塑料,为清除水中微塑料提供了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在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