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湖北巡抚任上,曾国荃最为人诟病的是他与幕僚官文的冲突。官文是一位颇有才干的文人,被曾国藩推荐给曾国荃作为幕僚。然而,两人的性格和处事方式存在巨大差异。曾国荃习惯于军中的雷厉风行,而官文则更注重谋划和周全。两人在多个问题上产生了分歧,最终导致关系彻底破裂。有一次,官文就某项政策提出了不同意见...
曾国荃曾经在江西击败太平军名将石达开,1858年经过艰苦战斗,曾国荃终于打下了吉安,太平军失去了在江西的全部据点。收复吉安以后,曾国荃接下来参与指挥的一场大战,就是收复安庆。安庆是南京的门户,清军一旦收复安庆,攻下南京就很容易了。安庆对于清军和太平军双方来说,意义都很重大,其重要性已经不言而喻。在...
可见,曾国荃的"杀人如麻"真是实至名归。 再来说说曾国荃的"挥金如土"。 "挥金如土"的关键是"有金子可挥"。以曾国荃率湘军攻入安庆城为例,他将英王府的所有财富据为己有。 曾国荃治军,对立功者重赏,畏缩者重罚,管理下属不拘小节,当兵的都能捞到实惠,所以都愿意跟着"九帅"打仗。每攻下一城,曾国荃...
曾国荃(1824年10月12日-1890年11月13日),字沅甫,号叔纯。湖南湘乡白杨坪(今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人。晚清军事将领,湘军首领之一。两江总督曾国藩的四弟,因在族中排行第九,故人称“曾九”或“曾九帅”。因善于挖壕围城有“曾铁桶”之称。咸丰二年(1852年),曾国荃取优贡生。后随兄征讨太平天国起义...
曾国荃,字沅甫[浦],生于道光四年( 1824 人,常向诸师友请益学问,磨砺品行,并以府试案首入县学,补廪生,由于他在曾家大排行中位列第九,所以后来被称为“九帅”),太平军进入湖南,曾国荃回湘乡随父兄办理团练。三年( 1853 策”。后国藩所率勇丁与提标兵斗殴生事,国藩叹曰: “三十二策,唯一...
然而到了那里,他大失所望,连洪秀全的影子都没有见到。曾国荃立即下令,进行全城搜捕,活要见人,死要见尸。结果比较遗憾,洪秀全仍旧踪迹全无。就在大伙准备放弃的时候,传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太平军一位姓黄的宫女像官兵报告,天王洪秀全早已去世,尸体被藏到了天王府正殿的地道里。曾国荃一听大喜,正算...
曾国荃 [ zēng guó quán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 zēng guó quán ] 人名。(西元1824~1890)字沅甫,清湖南湘乡人,曾国藩弟。辅佐曾国藩与太平军作战,屡著功绩,穆宗同治三年六月(西元1864)率军入南京,灭太平天国,封一等威毅伯,官至两江总督。卒谥忠襄。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
一、湘军阵营,曾国荃其实很一般,但运气很好 晚清时期,八旗、绿营腐朽没落,湘军成为剿灭太平军的主力,因而得以诞生众多名将。其中,江忠源、李续宾、李续宜、鲍超、多隆阿、刘长佑,都是独当一面的悍将,江忠源才具备主帅的才华,他们都是佼佼者。曾国荃,曾国藩的弟弟,家族排行第九,故而称之为“老九”,又...
首先从做人方面而言,曾国藩在幡然醒悟之后,基本上就已经成为了人精,做人秉持“外圆内方”的原则,可谓是在官场左右逢源,深得朝中官员以及皇亲国戚喜欢,因此后来曾国藩在朝中才能够拥有那么高的地位。反观曾国荃在做人方面,就没法和曾国藩相提并论了,他讲究率性而活,不喜欢研究官场生存法则,一生信奉的就是“...
咸丰的意思就是谁能攻灭太平天国,收复南京,就可以封其为王。同治三年(1864年)六月份,曾国藩的弟弟曾国荃率领湘军攻破南京,并抓住了洪秀全的儿子洪天贵福,太平天国宣告破灭。按照当初咸丰的遗言来说,清朝理应册封曾国藩为异姓王,可是慈禧太后却仅以同治的名义册封曾国藩为一等毅勇侯,不仅不给曾国藩封王,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