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翁,昆阳故家也。翁初死未殓,两眶中泪出如沈,有子六,莫解所以。次子悌,字友于,邑名士,以为不祥,戒诸兄弟各自惕,勿贻痛于先人;而兄弟半迂笑之。先是翁嫡配生长子成,至七八岁,母子为强寇掳去。娶继室,生三子:曰孝,曰忠,曰信。妾生三子:曰悌,曰仁,曰义。孝以悌等出身贱,鄙不齿,...
友于以面目损伤,不能诣署,但作词禀白,哀求寝息,宰遂消案。义亦寻愈。由是仇怨益深。仁、义皆幼弱,辄被敲楚。怨友于曰:“人皆有兄弟,我独无!”友于曰:“此两语,我宜言之,两弟何云!”因苦劝之,卒不听。友于遂扃户,携妻子借寓他所,离家五十余里,冀不相闻。 友于在家虽不助弟,而孝等尚稍有顾...
曾友于连忙用身体护住曾义。 曾孝大怒,曾友于说:“曾义该责,但他罪不致死。我不袒护弟弟的错误,也不助长哥哥的暴行。你要还不解气,就打我好了。”于是曾孝等人反过来又打曾友于。 曾友于和曾义都被打伤了,曾仁以不为庶母行丧为名把曾孝等人告到了县衙。曾孝等人再次被羁押。曾友于再次出面要求息事...
县令一向器重友于的品行,见他如此深明大义,心中也有所动容,看在他的面子上,对曾孝等人的惩处这才稍微减轻了些。友于并未就此罢手,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周家,代表弟兄们负荆请罪。周家也久闻友于的贤名,对他颇为敬重,见他态度诚恳,便也不再追究,这场官司这才总算平息下来。可曾孝回到家后,不仅没...
于是,友于只好关闭门户,携带妻子儿女借住在别处,离家五十多里,希望彼此不再有所牵连。又过了两年,曾家的几个弟弟都畏惧长子成(被强寇掳走的那个),时间一长,大家也就习惯了这种相处模式。而孝此时已经四十六岁,生了五个儿子:长子继业、三子继德是正妻所生;次子继功、四子继绩是妾所生;还有一个婢女...
曾孝回到家,始终不感激友于。不久,友于的母亲张夫人病死,曾孝等兄弟不穿丧服,和平常一样饮酒作乐。曾仁、曾义更加气愤。友于说:“他们无礼,对我们有什么损害呢?”等到下葬的时候,曾孝等人又把住墓门,不让张夫人和曾翁合葬在一起。友于便将母亲安葬在隧道里。过了不久,曾孝的妻子死了,友于招呼曾仁、曾义...
卷十一·曾友于曾翁,昆阳故家也。翁初死未殓,两眶中泪出如沈,有子六,莫解所以。次子悌,字友于,邑名士,以为不祥,戒诸兄弟各自惕,勿贻痛于先人;而兄弟半迂笑之。先是翁嫡配生长子成,至七八岁,母子为强寇掳去。娶继室,生三子:曰孝,曰忠,曰信。妾生三子:曰悌,曰仁,曰义。孝以悌等出身贱,鄙不齿,...
曾老翁,是云南省晋宁县的世家大族。曾老翁刚去世,还没入殓,两个眼眶中,泪如泉涌。曾老翁有六个儿子,都不知道怎么回事。次子曾悌,字友于,是县里的名士,看到此事,认为不详,告诫诸位兄弟,各自惕励修身,不要让父亲在九泉之下,还感到痛苦;五个兄弟,都笑他迂腐。原来之前,曾老翁原配妻子,生下长子曾成...
冯状亦至。于是诸曾被收。 惟忠亡去,至三泊,徘徊门外。适友于率一子一侄乡试归,见忠,惊曰:“弟何来?”忠未语先泪,长跪道左。友于握手拽入,诘得其情,大惊曰:“似此奈何!然一门乖戾,逆知奇祸久矣;不然,我何以窜迹至此。但我离家久,与大令无声气之通,今即匐伏而往,徒取辱耳。但得冯父子伤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