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苏联驻沈阳的最高长官、近卫军第六集团军司令克拉夫琴科上将约见曾克林。克拉夫琴科指出根据条约,东北应由国民党军接管。但他同时提到,条约规定苏军需与中国军队合作,建议曾克林将八路军改名为“东北人民自治军”,这样既可名正言顺与苏军协作清剿日伪残余、维持秩序,又能避免国民党指责。克拉夫琴科还要求曾克...
其次,部队管理不善,士兵逃亡频繁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曾克林指挥期间,他的部队多次出现集体逃亡事件。有一次,一个连队的士兵趁夜色集体逃跑,不仅带走了武器弹药,还泄露了重要的军事情报。这种情况的频繁发生,严重影响了部队的战斗力和士气。上级在调查后发现,这与曾克林对新兵的管理和教育不到位有直接关系。第三...
最后,曾克林的行动体现出应对复杂政治军事环境的策略。他的行动既彰显了军事指挥官的决策能力,也是共产党在战略上掌握主导权的关键一步。凭借这些行动,共产党在东北打下了坚实根基,这对之后解放全中国的大局有着深远意义。所以,说不定曾克林说的话是真的呢。【05】抗战时期,东北的局势就好似一场大型谜题会,每...
1913年,在江西兴国的一个贫苦农家,一个注定不平凡的生命降生了。这个男婴就是日后的开国将领曾克林。谁能想到,这个出生时连个像样的襁褓都没有的孩子,竟会在几十年后成为驰骋陆海空三军的开国将领呢?曾克林的童年,可以用"苦"字来形容。家里只有不到一亩的土地,全家人挤在一间破旧的茅草屋里。六岁那年,...
随后,曾克林随中央主力红军参加了两万五千里长征。抗战时期,曾克林任平西司令部作战科科长,冀东军分区参谋长,开辟了都山到滦河的抗日游击区,是八路军最早北上越过长城的队伍之一。1944年底,中央组建冀热辽军区,司令为李运昌、副司令为詹才芳,曾克林为冀热辽军区16军分区司令员。从土地革命时期到抗战时期,曾克林...
曾克林将军在红军时期就是团参谋长,抗战时期任军分区司令员,率部最先进入东北,任纵队司令员等。后来的职务却越来越边缘、越来越小,任战车师师长、海军航空兵师师长等。1955年授勋时,曾克林被授空军少将军衔。人们说起他的经历,戏称他是“东野里官越当越小的人”。【曾克林(1913-2007),江西赣州人,开国...
1,当时授衔,是根据曾克林当时的职务(海军航空兵副司令员)授予的,而不是根据他的历史职务。2,有人认为曾克林授少将,“太低了”;曾克林也认为“表面看,似乎亏了”。也就是说,如果全面评价曾克林的历史的话,他只授少将确实低了一些。曾克林1913年出生于江西兴国,这里是历史上著名的革命老区,当年红军时期,...
在曾克林的鼓励和动员下,他最初率领仅有几千人的队伍很快发展壮大为了多达8万人的部队,在战后初期的革命队伍规模数量首屈一指,创造了当时的征兵奇迹,这也彰显了曾克林在革命队伍中突出的带兵打仗才能。曾克林立下战功,为何仅授少将军衔 东北野战军将领曾克林,在抗战结束后将几千人的部队扩编为8万人的部队,他创...
1949年秋的一天,朱德总司令在中南海约见了曾克林,告诉他说,刘亚楼希望他能去空军工作。曾克林非常意外,毕竟他此前从未接触过空军。朱老总看出了他的顾虑,鼓励说:“别有什么顾虑,任何事都是从不懂到懂的嘛,这就需要你们在实践中去闯出一条路来。”就这样,37岁的曾克林告别了征战了20多年的陆军,到哈尔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