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说通过以上的事迹能看出,曹真显然不是一个酒囊饭袋一样的人物,而在清朝时期,当地人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发现了一块石碑。根据石碑的记载依稀能看出描写的是曹真将军一生的功绩,可以看出其在当地百姓的心目中的地位。首先石碑上针对曹真所立下的丰功伟绩表示了肯定,但是在评论诸葛亮的时候言辞就非常的激烈了。...
《曹真碑》,又称《曹真残碑》、《曹真祠堂断碑》、《都督雍凉州诸军事曹真断碑》,是三国时魏国碑刻,约立于曹魏青龙三、四年,即公元235年至236年间。此碑字体结体严整,雄劲端庄,是存世不多的三国时期碑刻精品,有“隶书正宗”的称誉。三国时期《曹真碑》的书法艺术风格特点可概括如下:1. 隶楷过渡,方正严...
由于马谡在战术上的失误,结果被曹真的部下张郃击败,这事一直是诸葛亮心里放不下的痛。曹真随后不断整顿军队,与赵云等老将展开激烈的交锋,最后以蜀国撤兵收场。诸葛亮的首度北伐以惨败而告终,经过这一系列事件,想必大家对曹真会有不同的看法了。曹真残碑 曹真在政治上也做了不少贡献,他对所辖地区的百姓非常关...
《曹真碑》简介 《曹真碑》,即《曹真残碑》,三国时魏国碑刻。碑阳刻字存20行,碑阴存刻字30行,隶书体。三国魏太和五年(231)刻立,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出土于陕西西安南门外,当时已残断,只余中部一段。光绪时碑归端方,后又归周进,现存北京故宫博物院。
但碑上的字迹至今仍被书法界推崇,主要因其笔力雄健有力。这种字体明显脱胎于汉代隶书,但巧妙避开了原本呆板的缺陷,整体显得灵动自然。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见到这块碑文时赞不绝口,直言这才是最纯正的隶书典范。因此,碑文内容丝毫不影响它极高的文学价值。曹真碑是三国时期曹魏的重要碑刻,原载于《紫禁城》杂志1983...
曹真碑,乃是三国时期魏国留存于世的珍贵碑刻,其蕴含的历史价值与散发的艺术魅力着实令人难以轻视。此碑现今的高度大约为 82 厘米,宽度则达到了 122 厘米,这样的尺寸比例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它曾经的庄重与威严。在那三国时期,战乱频繁,风云变幻,局势激荡不安。魏国作为其中的一方势力,其碑刻承载着无数的历史细节和...
魏曹真碑,又称《上军大将军曹真残碑》。隶书,碑阳二十行,行十七字至十字不等,碑阴二列各三十行。清道光二十三年(一八四三)陕西长安出土。旧为端方所藏,后又归周季木,今藏故宫博物院。现据第八行[蜀贼诸葛亮]之[贼]字泐损,[诸葛亮]三字仍存的初拓本影印。此碑书法方整遒丽,其隶书上承东汉遗韵,...
《曹真碑》的铭文字体结构严整,笔划雄劲端庄,是存世不多的三国时期碑刻精品。从书法艺术的角度来看,《曹真碑》的书法风格与灵桓间诸碑相比,少了些古意与生动,结构更加方正整齐,略显松散,点画也开始程式化和楷化。尽管如此,《曹真碑》仍然是标准隶书的典范,字体劲峭严谨。刻者的技术非常老练,用笔以方为主,同时...
碑阳 (残)之后,陈氏有齐国[1]。当愍王时【伐】宋,并其(残) 这东西并不能证明曹真身世,因为他死时,曹魏自认舜帝后裔,而先秦陈国也自认舜帝后裔,还是一回事。 (残)【为】基,长以清慎为限,交以亲仁为上,仕以忠(残) 吹曹真的排比对偶句。 (残)□骑矢石间,豫侍坐公子,将龢同生,使少长有(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