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杨新村街道,隶属上海市普陀区,地处普陀区中部,东与石泉路街道连接,南与长风新村街道相邻,西与长征镇接壤,北与真如镇街道毗连。区域总面积2.14平方千米。2019年,曹杨新村街道户籍人口8.73万人,常住人口9.06万人,居住半年以上外来人口2.06万人。1956年3月,真如区第一办事处划归普陀区,同时成立曹杨新村...
1951年建设曹杨新村时,利用原虬江及其支流,结合天然地形,开挖了一条全长2.14公里,宽8~14米,平均水深1.2米的封闭河道,水面积达2.3公顷。曹杨环浜与花溪路、杨柳青路、桂巷路走向大致接近,东北角是曹杨公园,西北角有朝春中心小学、兰溪青年公园和普陀区中心医院,西边有桂巷市场,西南角则有枣阳公园。在...
而普陀发展的重点是真如副城、长风商务区和桃浦智创城,曹杨新村不是重点,没有拆建的必要性。 加之普陀财力捉襟见肘,难以支撑起大规模的城市更新,结果普陀全区沦为“破大区”。 曹杨新村的破落只是全区的一个缩影。 另外一点曹杨新村被评为了历史建筑,需要加以保护,更加拆不了了。 而彭一小区没有沉重的历史...
"曹杨新村",被誉为全国首个工人新村,其特色与魅力可见一斑。曹杨新村,坐落于普陀区,不仅是建国初期上海首批规划的住宅区之一,更因其独特的邻里单元规划结构和完善的公共设施而备受瞩目。居住区中心,各类公共设施一应俱全,而周边则环绕着菜场、小商店等生活必需场所,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生活条件。这样的优美环境...
如今曹杨新村村史馆内,保存有一张绘制于上世纪50年代的曹杨新村平面图,黑底白线间可以窥见当时先进的规划理念:新村内道路纵横交错,房屋沿着道路与河流的走向排列成扇形,红瓦白墙斜屋顶,兼具了上海老式里弄的功能和“邻里单元”理念。岁月磨砺,当年的“簇簇新”也渐渐蒙尘——改造之前,曹杨一村每层住3户人家,...
75年前的今天,上海的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回望那些与这座城市共同成长、共同见证变迁的角落,普陀区曹杨新村,作为新中国最早的工人新村,为时代留下了特殊的印记,而这些印记也是我们探寻城市发展路径的重要线索。 15分钟生活圈早有雏形 普陀,...
曹杨新村,坐落于普陀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规划的首批住宅区之一。它采用邻里单元的巧妙布局,以居住区中心为轴心,四周环绕着各类公共设施,如菜场、小商店等,为居民提供了便捷的生活服务。其宜人的环境和作为首个工人新村的独特地位,吸引了众多电影人前来取景拍摄,诸如《他们怎样过日子》(1957年)、《今天我...
近年来,曹杨新村以“打造人民城市建设示范点”为新目标,探索出一条城市有机更新的道路。通过精心规划的社区慢行系统、家门前的公园绿地、以及智慧养老等创新应用,这里的高品质生活画卷正徐徐展开。同时,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创新民主实践方式,使得人民群众的宝贵建议能够转化为推动发展的“金点子”。漫步在曹杨新村,...
探索上海曹杨新村:50年代的社会主义风情 🌟 | 亮点一 | 曹杨一村·社会主义的浪漫🏡 1950年代,政府在一片荒地上,规划建设了曹杨一村,作为中国第一个社会主义工人新村的样板❗分配给广大的工人阶级居住❗ 密密的树林、弯绕的小路、清新的小溪,一栋栋小洋房坐落其间~ 现在,曹杨一村正在整体改造,原来已经破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