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寇:答案其实你都替我说了啊。补充两点:一,我觉得好的作家不会纠结于文体,不纠结于文体的才有望成为一个真正的文体家,文体标榜是一件相当小儿科的事;二,文体和文字一样,都是工具,工具不是工作,也不是工作成果,干活需要顺手的工具。澎湃新闻:在您的小说,尤其是近几年的小说中,文本所呈现的叙述能...
有学者评价曹寇是当下最擅长写群戏、进行场面调度的作家之一。对此,曹寇认为,建构人物关系、进行场面描写这些写作内部的事物,是经验、感知和才能的综合,他倾向于用杜甫的“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作为回答。虽然在作品中,曹寇很少针对所谓的宏大或深度去写,更看重普通人在生活中的琐屑经验。但对于宏大叙事和日常...
曹寇:中国的优势资源集中在城市,城市里面分三六九等,优势资源都集中在城市,假如取得成功也是在城市,而不是在农村。古代知识分子致仕返乡,还能回归乡野造福当地,架桥修路,助穷孩子上学,当代中国很少,尤其现在更不可能。界面文化:在城里挣钱,回乡起房子,也是一件很时兴的事吧?曹寇:对。在城里挣钱,回村...
然而,对于在南京土生土长的作家曹寇而言,他向来都用粗粝和直接与“文艺”二字划清界限,过着近乎逼仄的写作生活。 ✎作者 | 段志飞 20世纪90年代末,生活在南京的韩东、朱文等作家发起了“断裂问卷”,这是一场当代文学的“中年危机”——为了将所有矛盾以另一种形式呈现,于是提出了民间立场的写作,除了过滤...
曹寇,1977年生,南京人,先锋小说家。小说语言独树一帜,简洁直接,粗野而不失优雅,构思奇特,意蕴深远。被誉为最具才华和潜力的当代青年小说家。代表作有《割稻子的人总是弯腰驼背》、《能帮我把这袋垃圾带下楼扔了吗》、《我和赵小兵》、《挖下去就是美国》和《朝什么方向走都是砖头》等。著有小说集《喜欢死了...
【曹寇的短篇《在县城》,刊载于2015年第2期《收获》】 生与死 记忆与遗忘 文|郭艳 【摘录】曹寇《在县城》(2015年2期《收获》)通过两对年轻人无聊生活状态的叙述,一方面集中体现出自我和个体生存在当下的凸显与张扬,一方面无疑阐释了现代孤独个体怅惘的永...
曹寇原名赵昌西,1977年出生于南京城郊八卦洲,笔名“曹寇”是互联网野蛮生长时代某网络论坛初级会员“草寇”的谐音。从南京晓庄学院毕业后,曹寇被定向分配到南京八卦洲中桥中学当语文老师。可惜他志不在教学。2002年左右,受到当时新兴的各种文学论坛的鼓舞,曹寇开始写小说,自此走上文学创作之路。
《鸭镇往事》作者:曹寇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23.3曹寇:我的写作与生活同步,跟现实平行文/丁杨在城市生活、写作将近二十年后,作家曹寇回到他出生、成长的故乡八卦洲,一个江水环绕、与南京城区隔水相望的地方。这位写作多年、创作了数量可观的小说与随笔等作品、个人风格鲜明的作家在本该不惑的四十...
由于写的都是身边人的真人真事,所以曹寇作品的原创性也非常明显。在黑色幽默的框架中,他又独成一派,其独特的文学风格融入了冷幽默、夸张、悖论、反衬等手法。一般的黑色幽默让人咯咯一笑之余,更多的是感慨于作品所暗藏的深刻内涵。而曹寇的黑色幽默显然还伴随着一种令人不安的信号,这种不安是他性格中的真性情传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