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曲病又称伪黑穗病、绿黑穗病,是由稻绿核菌引起的、发生在水稻上的一种病害。该病仅在穗部发生,为害稻穗上的部分谷粒。其先在颖壳的合缝处露出淡黄绿色的小菌块,逐渐膨大,最后包裹全颖壳,为墨绿色或橄榄色,最后开裂,布满墨绿色粉末。稻曲病为水稻主要病害,在世界水稻产区内均有分布,一般发病率为...
曲霉病是一种由曲霉真菌(如烟曲霉、黄曲霉、土曲霉、黑曲霉、构巢曲霉等)引起的一种疾病。本病常见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本病最常侵犯的部位为肺部,可表现为发热、咳嗽、粘液脓性痰、胸痛、呼吸困难等。也可无明显临床症状,通过CT等影像学发现。还可侵犯鼻窦、中枢神经系统、皮肤软组织、消化系统(包括食道、胃肠...
第一种,三唑酮。该药剂是一种广谱内吸性三唑类杀菌剂,能够通过叶片吸收并迅速传导至植株的各个部位,有效抑制稻曲病菌的生长和繁殖。在稻曲病发生初期,即破口前5-7天,每亩用20%三唑酮乳油100毫升,加40%多菌灵悬浮剂100毫升,兑水15公斤均匀喷雾。第二,多菌灵。该药剂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可阻止真菌的生长。
因此,稻曲病的防治工作至关重要。### 二、稻曲病的传播特点稻曲病的病菌以菌核和厚垣孢子越冬,次年春季插秧灌水时,菌核浮于水面,形成子座并产生子囊和子囊孢子。水稻抽穗开花时,大量子囊孢子随风飞散,吹落在颖壳内腔和颖壳合缝处,萌发后侵入幼嫩籽粒形成病粒。灌溉时,谷粒也可能受到侵害。稻曲病的...
掌握大豆蚜虫及水稻稻曲病,种健康大豆和水稻,值得收藏!1 大豆蚜的识别及防治措施 大豆蚜是大豆的重要危害之一。1.1 为害特点:大豆蚜是刺吸式口器,以成虫和若虫集中在豆株的顶叶、嫩叶、嫩茎上刺吸汁液,被害处形成枯黄斑,严重时叶片卷缩,叶片早落,分枝、结荚数减少,百粒重下降,更有甚者造成大豆光杆。...
曲霉病 概述 曲霉病是由致病曲霉所导致的疾病,引起人类疾病常见的有烟曲霉、黄曲霉、土曲霉和黑曲霉,可累及皮肤、黏膜、眼、鼻、支气管、肺,神经系统等,主要引起肺曲霉病,变态反应性曲霉病,全身性曲霉病。感染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存在差异。患者大多有发热、咳嗽、绿色脓痰、喘息以及全身中毒症状。...
稻曲病是一种可防不可治的病害,因此抓住适时施药是防治该病的关键,稻曲病的侵染循环至今没有明确,但研究表明水稻孕穗期至破口期是稻曲病侵染的高峰期。因此,在水稻破口前5-7天进行施药防治可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为了有效控制和预防稻曲病,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病害管理措施,其中使用农药是重要的一环。关于喷药...
水稻稻曲病是穗部病害,自开花后至乳熟期表现症状,病粒比正常谷粒大,初为橙黄色,后转墨绿色,俗称“丰产果”。稻曲病会使稻谷千粒重降低,产量下降,病粒谷含有毒素,对人体和畜禽有毒害作用。水稻稻曲病可防不可治,防治关键是抓住适期用药预防。有农友问稻曲病防治有什么好的配方?水稻齐穗灌浆期发生稻...
1、稻曲病又称伪黑穗病、绿黑穗病,是由稻绿核菌引起的、发生在水稻上的一种病害,仅在穗部发生,危害稻穗上的部分谷粒。 2、稻曲病的发生与品种、施肥及气候条件等关系密切。淹水、串灌、漫灌是导致稻曲病传播的重要原因。 3、穗大粒多、密穗形的品种,晚播晚裁、晚熟的品种发病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