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感秋(五年作)【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沙草新雨地,岸柳凉风枝。三年感秋意,并在曲江池。早蝉已嘹唳,晚荷复离披。前秋去秋思,一一生此时。昔人三十二,秋兴已云悲。我今欲四十,秋怀亦可知。岁月不虚设,此身随日衰。暗老不自觉,直到鬓成丝。作者介绍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
《曲江感秋••五年作•》标注 不同版本标注 1意:一作思 《曲江感秋••五年作•》翻译 AI智能翻译 沙草新雨地,岸柳凉风枝。三年感秋意,并在曲江池。早蝉已经响亮叫声,晚荷又分散。前秋去秋思,一个一生此时。前人三十二,秋季兴已经悲痛。我现在要四十,秋怀也可以知道。岁月不虚设,这身随一天天衰弱...
曲江感秋二首 其一白居易〔唐代〕元和二年秋,我年三十七。长庆二年秋,我年五十一。 中间十四年,六年居谴黜。穷通与荣悴,委运随外物。 遂师庐山远,重吊湘江屈。夜听竹枝愁,秋看滟堆没。 近辞巴郡印,又秉纶闱笔。晚遇何足言,白发映朱绂。 销沈昔意气,改换旧容质。独有曲江秋,风烟如往日。
《曲江感秋二首▪元和二年秋》翻译 AI智能翻译 元和二年秋天,我年仅三十七岁。 长庆二年秋天,我五十一岁。 中间十四年,六年在流放罢黜。 穷通和荣憔悴,委运随外物。 遂师庐山远,重吊湘江屈服。 夜晚听竹枝愁,秋看艳堆淹没。 近来辞巴郡印,又拿鱼线试笔。
《曲江感秋(五年作)》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诗,描写了曲江秋景的美丽和诗人对此的感受。 诗中首先描绘了曲江秋天的景色:“草木轻烟里,萧疏如也残。秋色烟霏里,寂寞更何言。”诗人用“轻烟”和“烟霏”来形容曲江的景色,给人一种朦胧的感觉,暗示了秋天的寂寞和凄凉。同时,通过描绘“草木萧疏”,表达了秋天植...
曲江感秋二首原文元和二年秋,我年三十七。长庆二年秋,我年五十一。中间十四年,六年居谴黜。穷通与荣悴,委运随外物。遂师庐山远,重吊湘江屈。夜听竹枝愁,秋看滟堆没。近辞巴郡印,又秉纶闱笔。晚遇何足言,白发映朱绂。销沉昔意气,改换旧容质。独有曲江秋,风烟如往日。疏芜南岸草,萧飒西风树。秋到未几...
曲江感秋二首 其一白居易〔唐代〕元和二年秋,我年三十七。长庆二年秋,我年五十一。 中间十四年,六年居谴黜。穷通与荣悴,委运随外物。 遂师庐山远,重吊湘江屈。夜听竹枝愁,秋看滟堆没。 近辞巴郡印,又秉纶闱笔。晚遇何足言,白发映朱绂。 销沈昔意气,改换旧容质。独有曲江秋,风烟如往日。
古诗《曲江感秋二首》年代:唐作者:白居易元和二年秋,我年三十七。长庆二年秋,我年五十一。中间十四年,六年居谴黜。穷通与荣悴,委运随外物。遂师庐山远,重吊湘江屈。夜听竹枝愁,秋看滟堆没。近辞巴郡印,又秉纶闱笔。晚遇何足言,白发映朱绂。销沉昔意气,改换旧容质。独有曲江秋,风烟...
曲江感秋二首 唐代:白居易 元和二年秋,我年三十七。长庆二年秋,我年五十一。 中间十四年,六年居谴黜。穷通与荣悴,委运随外物。 遂师庐山远,重吊湘江屈。夜听竹枝愁,秋看滟堆没。 近辞巴郡印,又秉纶闱笔。晚遇何足言,白发映朱绂。 销沉昔意气,改换旧容质。独有曲江秋,风烟如往日。 疏芜南岸草,萧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