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②。寒笛对京口③,故人在裹阳。咏思劳今夕,江汉遥相望。【注】①扬子江:长江。因古有扬子津渡口而得名。扬子津南对京口。②越乡:此处是对东南地区的泛指。③京口:古城名,今江苏镇江市。 诗歌九、十两句和最后两句不断变换角度表达情...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 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②。 寒笛对京口③,故人在襄阳。 咏思劳今夕,江汉遥相望。 【注】①扬子江:长江。因古有扬子津渡口而得名。扬子津南对京口。②越乡:此处是对东南地区的泛指。③京口:古城名,今江苏镇江市。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 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木叶纷纷...
小提示:"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的拼音和注音来自AI,仅供参考。 翻译及意思 词语释义 秋声:1.指秋天里自然界的声音,如风声、落叶声、虫鸟声等。2.陆游诗作。 小提示:"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中的词语释义来自AI,仅供参考。 相关分类 秋声 ...
【暝色】色。南朝宋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诗:“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唐杜甫《光禄坂行》:“树枝有鸟乱鸣时,暝色无人独归客。”茅盾《子夜》一:“从桥上向东望,可以看见浦东的洋栈像巨大的怪兽,蹲在暝色中。” 【况复】亦作“况復”。 1.更加;加上。隋炀帝《白马篇》:“本持身许国,况復武...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释义 【暝色】色。南朝宋谢灵运《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诗:“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唐杜甫《光禄坂行》:“树枝有鸟乱鸣时,暝色无人独归客。”茅盾《子夜》一:“从桥上向东望,可以看见浦东的洋栈像巨大的怪兽,蹲在暝色中。” ...
古代诗歌阅读 暮秋扬子江①寄孟浩然刘昚虚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②。寒笛对京口③,故人在裹阳。咏思
前四句都是客观写景,通过景语来暗示情绪,后四句,诗人则是把情、景交织在一起来表现,让感情逐渐显露出来.“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作者临江眺望愈久,暮色愈加浓重,只听见江上凄紧的秋风和澎湃的水声 ,浩大而又苍凉.“暝色”与“秋声”,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使人产生愁绪,而“况复久”、“亦何长”的反复...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咏思劳今夕,江汉遥相望。 查看所有刘昚虚诗词作品注释参考 暝色 暮色;夜色。 南朝 宋 谢灵运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诗:“林壑敛暝色,云霞收夕霏。”唐 杜甫 《光禄坂行》:“树枝有鸟乱鸣时,暝色无人独归客。” 茅盾 《子夜》一:...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 出自唐代刘昚虚的《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孤舟兼微月,独夜仍越乡。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咏思劳今夕,江汉遥相望。
暝色况复久,秋声亦何长。, 出自唐诗人刘昚虚的《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木叶纷纷下,东南日烟霜。 林山相晚暮,天海空青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