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体,是华为发布的政企智能升级的系统化参考架构。智能体以云为基础,以AI为核心,构建立体感知、全域协同、精确判断和持续进化的一体化智能系统,客户和伙伴可以基于智能体打造自己的智能方案。智能体的最大特征是云网边端协同,相比传统架构,它更强调“大脑”与“五官”、“手脚”的协同,让数据与AI像血液一样...
荣耀于10月23日全新发布MagicOS 9.0系统,在这一代MagicOS中,荣耀将继续引领创新。全新的YOYO智能体可以通过一句话,帮你完成原本需要多步骤的任务,让操作更加方便高效。无论是点咖啡、发文档,还是自动填表,都可以轻松一句话搞定。
它们可以是软件程序、机器人或其他自动化设备,具备一定的自主性和智能性,智能体通过与环境的交互,不断学习和适应,从而实现特定的目标。其核心在于自主性,智能体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行为,展现出一定的智能水平。智能体可分为物理智能体与虚拟智能体,前者如机器人,后者则包括各种软件代理...
如图1 所示,在基于 LLM 的智能体中,LLM 的充当着智能体的“大脑”的角色,同时还有 3 个关键部分: 规划(Planning): 智能体会把大型任务分解为子任务,并规划执行任务的流程;智能体会对任务执行的过程进行思考和反思,从而决定是继续执行任务,或判断任务完结并终止运行。
一、智能体的定义 智能体是一种通过传感器感知环境信息,利用人工智能算法进行分析和决策,并通过执行器对环境进行干预和控制的智能化系统。智能体可以独立地完成各种任务,也可以与其他智能体或人类进行协作,共同完成复杂的任务。需要注意的是,在每个阶段,随着技术进步,智能体的定义也可能不同。二、智能体的发展历史...
智能体(Agent),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能够自主感知环境、做出决策并执行行动的系统。它具备自主性、交互性、反应性和适应性等基本特征,能够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独立完成任务。智能体的出现,标志着人工智能从简单的规则匹配和计算模拟向更高级别的自主智能迈进。
定义:可解释性指的是智能体的行为和决策是否能够被理解和解释。它涉及到人类能否理解决策过程和结果。 人工智能中的表现:许多AI系统,尤其是复杂的深度学习模型,常常被视为“黑箱”,即它们的决策过程不透明,难以解释。提高AI的可解释性是当前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截至11月初,百度文心大模型的日均调用量已经超过15亿,相较一年前首次披露的5000万次,增长约30倍。李彦宏表示,“这条陡峭的增长曲线,代表着过去两年中国大模型应用的爆发。”演讲中,李彦宏再次强调,智能体是AI应用的最主流形态,即将迎来爆发点,它将成为AI原生时代,内容、信息和服务的新载体。以下为李彦宏的...
而用百度CEO李彦宏的话说,智能体就是AI时代的网站,“将会有几百万、甚至更大量的智能体出现,形成庞大生态。”来自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截至9月,通义App内智能体数量超过1.6万个,讯飞星火智能体数量超过1.1万个,豆包内智能体数量超9000个。而据信通院泰尔终端实验室信息安全部副主任傅山介绍,据国内外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