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财童子见长者住宅第六层,分别显示般若智慧门。一、善巧分别诸众生智,这一辈子,每一个人的经验遭遇,完全不一样,事业、家庭、健康、环境、内心挣扎不一样,对人性会产生扭曲。向不同的人开示时,能不能善巧?一个公务员想的是什么?一个商人想的是什么? 二、不可动转,是内心的部分,如如不动,能不能感受得到内...
第一个,智正觉世间,在智正觉世间上,要懂得善巧方便,你才能够真正的开智慧,求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很需要。要怎么样去运用善巧方便,拥有智慧,让自己达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目标?一般人讲善巧方便,在这一方面就打死了。会背很多,成为活的电脑辞典,怎么运用不知道。第二个,器世间,要怎么样具足...
最后,程恭让教授提出“释经学”的基本轨则:一、善知识是佛教释经学的引领人,尊重善知识,读经、解经,皆有所方向;二、具文性、具义性,是佛教经典的经体;因此,知文知义,是读经、解经的根本原则;三、般若智慧与善巧方便的辩证融和,是初期大乘教法义理学的核心原则,也是佛教义理学实践运用的行动准则;四、汉译为...
如法求财、智慧使用、勤修布施,为财富做乘法,令其用得其所、可持续增长。 2 一个人纵使能力再强,终究也是有限的。所谓“善泳者溺于水,善战者殁于杀”,迷信自身的特长、能力,往往会成为最致命的弱点。 有智慧的人,不自傲、不逞能、不居功,融入大众,通过与众人风雨同舟、群策群力,突破个体局限,合作共赢。 3...
善巧具足则是指这种能力得以全面展现,使其在各种情境下都能灵活运用。 智慧辩才的意思是一个人具备高度的智慧和洞察力,能够理解和分析复杂的问题,并且能够以深入的见解和明确的观点来回应。这种智慧可以通过广泛的知识积累和思维的敏捷性得到培养和发展。一个智慧辩才的人能够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提出合理的论点,并能够...
2017年12月5日发布 01:02:57 智慧善巧—滇悟禅师开示
于与己有怨的敌对者生起愠怒,这未尝能化解彼此的宿怼而无复怨恼;倒不如不生愠怒,而平心静气地去探求自己招来怨恼的因缘,并以佛法的智慧与真诚、耐性去化解它,假以时日,此怨自能得到解除──如是的弭怨之道,才是可尊崇、宗奉,而又切实可行的。
如何应对怨敌更智慧善巧? 《法句经》是法救尊者集录诸经中 佛陀所说的偈颂而成的经典 其行文平易简洁,间杂巧妙譬喻 是佛道入门的指南 本寺将以单向历形式 陆续刊载其中经句 供大众诵读思惟、依教修行 译文: 于与己有怨的敌对者生起愠怒,这未尝能化解彼此的宿怼而无复怨恼;倒不如不生愠怒,而平心静气地...
般若智慧与善巧方便的不二融合:关于《维摩诘经》的一种释经学解释-程恭让, 视频播放量 2008、弹幕量 4、点赞数 37、投硬币枚数 4、收藏人数 105、转发人数 19, 视频作者 NSSI-Jingying, 作者简介 ,相关视频:南怀瑾先生再叙--缘系楞严经,刀郎演唱《金刚经》分集版|1至32
智慧与善巧 我们可以说,证得空性便可以证得佛果。因为证得佛果最殊胜的法门,在智慧方面是对空性的了悟;而在善巧方面,则是对于慈悲的观修。所以空性与慈悲,也就是智慧与善巧。就像鸟的两个翅膀一样,鸟必须...